徐将军得知母亲已经同意让谢氏当家后非常高兴,书房看了一会书后就歇息了。谢氏待徐将军睡熟后,披衣起身,来到妙心的苕华院。
苕华二字取自《诗经》,苕之华,芸其黄矣。妙心甚爱凌霄花攀爬满墙的样子,故而将院子取名“苕华”。
妙心正对着蜡烛沉思,见谢氏进来,赶忙站起来搀着母亲坐下,继而说道,“娘,父亲意思是不是,以后我们不用再去那个院子了?”
谢氏剪剪烛芯,看着心爱女儿的面庞,“自是不用了,不过心儿,你不要总认为是大娘赶我们去的,要和别人说是母亲自己要去那院子中居住,是为了给你祖母c父亲和弟弟积福的。”
妙心半晌未语,最终点了点头,“娘,我记下了。”
谢氏满意地点点头,这丫头很聪明,有些事情虽想不通但知道不该问也就不问了。
“好了,这些日子照顾娘你也累坏了,早些歇息吧。娘去看看你弟弟。”
妙心听话地钻进被窝沉沉睡去,谢氏吹灭了蜡烛出去了。
出得苕华院,谢氏掌灯缓缓而行,忽然站住了脚,熄灭了灯。只见一个身影现身,“主人,找到了!”
“在哪儿?”
“太平城外的一个村落里,已经让人保护起来了。只是”
“怎么?”
“疯了!”
“什么?”谢夫人忽然感到心刀绞一样的痛。过了许久,才道,“好好照顾着,过几日我会派人去接!”
“是!”
“另外,告诉杨之举,不用再送药丸给我。”
“是。”说罢,那人便隐入黑暗中。
管家周成的院中,众人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周成听得心烦意乱,大喊一声,“大伙都别言语了,大半夜的看把将军和夫人吵醒,有的你们受的!”
“呸,她算哪门子的夫人,不过是老爷娶来做妾的,等大夫人回来了有她好看!”一个尖嘴细腮的妇人叉腰吵嚷着。
“王保家的,你还是管好你自己的嘴吧,什么时候被拿住了做歹,可没人能救你。你想想,连招福到现在都没个人影子,还要浑说吗?”周成气得脸通红。
他看着地下众丫鬟婆子小厮都是一脸的不服气样子,也是无奈,“算了,这些年你们也都作践惯了,想那二夫人,哦不,是夫人也没有说过什么。此次虽然事出突然,但我们做仆人的,一切以大夫人眼色行事,想来夫人也不会把我们这么多人怎么着?总不能都打发出去吧!”
说过了后他自己也心里打鼓。自打谢氏进府他就在了,那时将军府还只是几间民房,老太太和大夫人都还在濠州未接过来,将军待她极好,谢氏很享了两年福,成亲两年后谢氏生下了大小姐妙心。
后将军将母亲和嫡妻王氏接到了应天府,起初三人还和气,谢氏嫁妆丰厚,又会做人,哄得徐母和王氏待她极好。
事情变化起于至正二十三年,谢氏父亲谢再兴叛变,全家被杀,只有谢氏和她大姐因已嫁人,又都是嫁的圣上倚重之人而未被牵连。
但自那以后王氏便作践起谢氏来。王氏怀上二小姐的时候,当今圣上刚称王,让人给将军盖了如今的将军府。谢氏虽有了自己的院子,却每每将军不在的时候,大夫人便将谢氏赶到仆人的小院子中,徐母也只作不知。
谢氏隐忍不与大夫人计较,且从不与将军说起,使得下人们也都无法无天了。
后谢氏刚刚生下二小姐,圣上的亲侄子朱文正,也就是谢氏的姐夫因为通敌和私穿龙袍被囚禁桐城,不久并谢氏姐姐两个人一起过世了。
从那以后谢氏整天呆在房中不出来见人,惹得大夫人越发变本加厉,连她的嫁妆也都充了公,但谢氏只是不做声。待连吃穿都短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