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管不好,还想要管理整个国家这话,也就那些没见识的人说来自得其乐。朝中大臣们关注此事是希望再给七爷扣个帽子不少拥护皇上的臣子都不满意皇上对七爷的处理就这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怕斩草不除根。

    父亲却是个一心查案的人。他只是单纯想要探究那个管事为谁所杀,又怎么被弃尸城外。

    仅此而已。

    这事情在坊间流传,恩怨情仇,方方面面都被打探清楚,但唯独少了最重要的行凶弃尸过程。旁人都当父亲还在查,可父亲同我说,他已经从七爷府上探听到了全部经过。

    那个管事是守寡丫鬟所杀。

    守寡丫鬟在听说管事同另一丫鬟婚配后,就恨上了对方,更怕事情暴露,便买凶杀人。没成想,她雇来的闲帮尚未找到机会动手,jiān情先暴露了,王姨娘震怒杖毙了她,但那些闲帮不知,等管事被赶出府,他们就找到了下手的机会,杀人、弃尸,一气呵成,找守寡丫鬟收剩下的余款,却发现对方已死,而他们这一,就是自投罗网,被七爷府上的人给抓住。这等丑事,王姨娘这个主子自然要遮掩住。何况那时候正是七爷最困苦的时候,朝堂上多少人都盯着他。王姨娘找了借口将那些闲帮送去了衙门,已经被流放到了关外。

    这事情,父亲没有上报,等着去关外调查的人给回信,七爷府上也不好意思宣扬奴仆买凶杀奴仆的丑事,但谁都不说,这案子结不了,大臣们还盯着七爷不放,七爷便想壮士断腕,父亲却觉得这事情尚有疑点。双方未谈妥,消息已然走漏。

    我明白父亲的处事风格,不把事情给完全调查清楚了,父亲不会做出结论。

    探案、审案是如此,可朝堂之事、政治博弈并不是如此。父亲也是心知肚明。

    事情泄露,案子就有极大可能被迅速了结。那些大臣不需要证据和真相,只需要一点由头,捉住七爷的把柄,将七爷置之死地,打得翻不了身。

    父亲所求的真相,他们毫不在意。父亲也因此而苦恼。这等苦恼,他只能对我说,对黄峥说,也对莫燕归说。

    莫燕归劝父亲见好就收。

    我那时候看到父亲脸上的怅然是有些心酸的。

    第三百一十六章 番外 萧舒(二)

    我为了自己选了莫燕归,选了一条好走的路,反倒让父亲少了个贴心的女婿。

    就像我了解父亲,父亲也同样了解我,岔开话题,和我们夫妻一块儿回内院陪伴母亲和弟弟。

    回家后,莫燕归让我劝劝父亲,和那些大臣们硬抗不会有好结果,该查的,父亲已经都查了,此时放手,呈上卷宗,自有上面的大臣们接手,他们也会因此对父亲另眼相待。

    我不置可否,心中明白,莫燕归说的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不是父亲喜欢的选择。

    过了些时日,父亲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那些大臣被皇上压了下来,皇上还是要保七爷,父亲高兴地托人来信,说他能继续查案了虽然原本他也能继续查下去,但那就是他自己暗中查,是他的私事,而不是公事了。

    当时,我是欣慰又好笑的,那种情绪掩盖了我心中隐隐升起的不安。

    父亲是神探,他常对我说,他有时候查案凭的是直觉,就像是有些冤案,常人看来已经真相大白,父亲却会觉得有些微的古怪,如此再细查,才找到蛛丝马迹,抽丝剥茧,真正的真相大白。

    我原本觉得这是父亲在逗弄小女儿,哪有那种直觉不过是父亲心细如发,先发现了蛛丝马迹,调查后才发现是关键线索,如此查明真相。可回过头来想这件事情,我觉得是真的有这种直觉存在,而我遗传了父亲的这种直觉,就像父亲遗传了祖父的“傻气”。

    关外的消息传了回来,那些闲帮的确存在,身份没有问题,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