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敌周旋于延安以北的黄土高原上。陷敌于疲惫、缺粮的困境,然后,抓住有利战机,在运动中集中兵力逐次歼敌,将胡宗南集团拖死在陕北战场。

    陕北即将开战,谁来统率这一万七千人呢?论理,应由贺龙来指挥。他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这一万七千人原在他管辖之下。但是,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máo zé dōng已让他“下山”,去当晋绥野战军司令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彭德怀是个急xìng的人,他向máo zé dōng提出;“在贺龙同志未回延安之前,陕北几个旅加上后勤人员也不过两万来人,是否由我暂时指挥?”

    彭大将军毛遂自荐,máo zé dōng也有其考虑,于是表示说:“很好!”

    这样,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陕北地区的部队从此统归彭大将军指挥了。

    贺龙对此有何想法?不得而知,但是,他曾对其部属说:“军队是党的军队,不是哪个人的。我带的部队,旁人也能带,军队要有党指挥嘛!”这是从他加入共产党以后,一直坚持的一条原则。南昌起义以来,始终不渝,而且,在这个问题上对自己要求甚严,十分谨慎。远的不说,1946年11月上旬,贺龙刚刚将晋绥地区所有野战部队编成三个野战纵队,中央军委便下令,调其第一纵队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解放区。贺龙二话没说,亲自来到山西临县三jiāo镇给干部讲话,动员他们愉快地服从命令,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1947年,他还托人捎话给第一纵队领导说;“你们的任务很光荣。毛主席在陕北,要保证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要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听彭老总的指挥,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前不久,敌人进攻延安,中央军委下令,调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开赴陕北。他照样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送王震过了黄河,投入保卫延安的战斗。这时,贺龙这位司令官的手下,只剩一个野战纵队了。

    1947年3月19日,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领导机关有一部分撤到了晋西北。这里一下子成了西北战场的后方。3月30日,贺龙从兴县赶到临县三jiāo镇,在这里会见了从陕北赶来的周恩来。

    周恩来向他传达了3月19日中共中央枣林沟会议的决定:成立以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察冀;组成以叶剑英、杨尚昆为首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留驻晋西北;máo zé dōng、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指挥战争。

    贺龙问周恩来,说:“毛主席为什么不离开陕北呢?在那里很危险的啊!”

    周恩来告诉他说:máo zé dōng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上去,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好好地打胜仗。”

    贺龙听了,甚为感动。他觉得máo zé dōng这个人了不起,总是从战争全局的高度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连他自己的安危,也要放在战争全局的高度来处理。他从心眼里敬佩这位毛大帅。

    周恩来又告诉他,前不久,máo zé dōng、刘少奇从战争的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考虑,认为中央机关撤到晋西北的人员不宜过分集中。他这次来,就是要专门同贺龙研究一下中央机关留晋人员怎么处理。

    他们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有一部分人随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少部分回陕北,担负中央必须从事的工作;一部分留晋西北,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

    周恩来对贺龙说:“贺老总,中央机关来河东的人员、单位一大堆,还有许多年老的同志、fù女和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