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指的人数少于五十人的班级,比如初三二班目前全班一共只有四十八名学生,远远低于其他普通重点大班动辄六十多名的人数,就是一个小班。
二中作为一个重点中学,初中部居然还有人数少于五十名的小班,本身就是一个异类,而之所以有这样一种小班的存在,还是因为此时二中初中部有一种特有的班级划分法,或者说是一种时代的印记。
目前烟海二中整个初中年级的学生,一进校门,就会被按照当初考试的成绩好坏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分成两大类,分别进入重点班跟普通班。
其中,一班到五班,都是重点班,里面都是学习成绩好,家庭背景高、又或者交了高额赞助费的学生;六班到八班,都是普通班,里面的学生自然都是学习成绩差,家庭背景又一般,也没有交高额赞助费的学生。
在这两种班级里,教学的内容跟度都是不同的。比如重点班,学习进度快,初中年级所有课程在初二就全部学习结束,到了初三就是紧张的总复习,班主任对学生也盯的紧,上心,而在普通班级里,则会按照国家的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学,班主任也不爱上心,对学生基本跟放羊没啥区别。
这种重点班跟普班的划分,此时各个中学都有,没啥好奇怪的,但问题是,二中现在却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在重点班内还分了一个实验班,也就是俗称的小班。
简单说,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各个中学的初中人数都开始爆满,学校除了增加班级数之外,还增加了班级本身的学生数量,而像烟海市这样人口过七百万人的城市来说,中学里一般不管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此时的人数大都是过六十名的。
但是,虽然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法规,学校接纳学生的数量也有一定制约,也就是说总体而言你二中接收的学生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但学生收进来之后,如何划分班级,却是学校说了算的。
烟海二中正是利用了学校可以自由安排班级的这个权力,进行了一部分改革,在初中部把一班跟二班变成了所谓的实验班,而这种实验班原先的额定人数呢,则只有三十六名,也就是俗称的小班、尖子班。
小班之所以只有三十六人的名额,据说是这种人数分配最有利于老师管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最高的。当然了,后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也开始看中经济利益,只要一些家长愿意缴纳高额的赞助费,或者一些高级机关干部家长的子女,也是可以进来的,于是小班也开始在三十六名学生的基础上扩充生源,比如初三二班,此时就有四十八名同学,但终归是不会过五十名的。
不过,虽然初三二班有四十八名同学,但真正的核心人员,或者说老师最关心的,就是那三十六名根据学习成绩进来的种子学生,至于三十六名开外的,都是凑数的关系生,此时当然不受教师的欢迎。
也就是说,在这种实验小班里,都是集中了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并且分配最有经验的教师,而这小班的表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给其他班级一个学习的榜样,但真正的目的,却是打造一个给自己高中部输送高素质学生的摇篮。
说起小班的出现,那还要追究一下烟海市一中跟二中的竞争史。
此时的烟海市里,有重点中学称号的中学不要太多,但真正被大众认可的重点中学,就只有两个,一个烟海一中,一个烟海二中。
说起建校历史,当然是烟海二中的历史最悠久,这所学校在满清末年就建立了,而且校园环境也最好,学校一出门的对面就有个大大的玉顶公园,可以说被青山绿树所环绕,真正的符合古代儒家书院里的建设风范。不过在建国后,这里的地理位置却跟新市政府离的较远,不方便干部子女来回上学,因此离市政府以及市机关局比较近的烟海一中就脱颖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