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年秋,途经清河县[24],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战事已毕,决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经山东境内,直达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25]。

    四十四岁。光启四年(888)春,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栈遇见一个见面熟的“饯客”,韦庄与他聊的很投机,从他的口中将扬州之战做了详细的了解[26],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她打算[27]先到石头城(南京)暂避一时。在石头城[28]小住期间,游览了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区台城、蒋帝庙、长干里等地[29]。后又沿江南下,经当涂县[30],向东到了苏州[31]。再南下到湖州[32],继续南下至富春[33],经桐庐县[34],折向东到了绍兴[35],再向东到宁波[36]。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阳县[37],再往西到了东阳[38]。再往西,到婺州(今浙东金华)[39]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40]。

    四十五岁。龙纪元年(889)冬,她从衢州出发到江西,在边界处拜访了居士楚公[41],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饶州)[42]。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饶州(今鄱阳县)[43],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阳湖[44]到九江[45],寻访至庐山东林寺[46]。接下又来到了南昌[47],由南昌再向南到抚州[48],从抚州向西行再到宜春[49]。在此,韦庄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长沙的行程,转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阳、娄底的jiāo界处[50]。此后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51],由耒阳再向东向南到了赣州[52],由赣州准备返回[53]。接下来,从赣州往东到西江(今会昌)[54],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县)[55]。

    四十七岁。大顺二年(891)秋,由建昌经信州(今上饶县)[56]返回衢州。

    四十八岁。景福元年(892)秋,韦庄[57]准备长安应试。她从衢州出发,经江西信州、鄱阳、九江到湖北境内。先到达黄石[58],第二站到了齐安郡(今黄冈县西北)[59]。又经鄂州[60]到夏口(今武汉)[61]。

    四十九岁。景福二年(893)正月,到了商南(今陕西商南县)境内[62]。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长安。不幸的是这次她又落榜了。韦庄听从黄滔的建议,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她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63],直奔绛州(今新绛)[64]。又由此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县东二十五里)[65],再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66]。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

    五十岁。乾宁元年(894)韦庄终于得中进士[67],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68],开始了她的仕途生涯。由于对时局中兴的期望值不高,韦庄又开始为“著身”而早做打算。

    五十二岁。乾宁三年(896)春,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今陕西渭南)[69],随后北上来到州(今陕西富县)[70],辗转来到了宜君县[71]。在此得到皇上诏令,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原来,西川王建与东川顾彦晖相互攻击,皇帝命令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前往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会皇上的诏书,仍然大战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对于韦庄来说,此次入蜀,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很希望韦庄能在他手下“工作”,可韦庄并没有立即答应,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五十五岁。光化二年(899),韦庄除左补阙。在此期间主要干了与政局无关,却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两件事。其一,在历史文化遗存上,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