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也不值得再去辅助,以免落个为虎作伥的恶名。
虽然润州之事已无所牵挂,但此地也并非久留之地。由于此地据河东较近,据从前所作《情书(一作书情寄李子安)》曾云:“饮冰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她想再去找找看,李亿是不是还在那一带,也不知他这么些年怎么样了。因为她已下定决心,即使找不到也要“到死誓相寻”(《别绪》),并且,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拜访先贤古迹。
但去寻找李亿时,身旁总带着黄滔却有些不方便。于是,她就对黄滔说:“黄兄,既然润州不能回,我就想到壶关看望故友,不如您先回泉州如何?”
黄滔说:“当然可以,不过那边山高路陡,你一路可要多加小心。”
临别时,黄滔赠诗《送友人游边》叮咛道:
虏酒不能浓,纵倾愁亦重。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野烧枯蓬旋,沙风匹马冲。蓟门无易过,千里断人踪。
与黄滔分别后,韦庄先来到河清县,面对滔滔东流的黄河,联想起润州之事,不由得感慨万分,(今济源)作《河清县河亭》云:
由来多感莫凭高,竟日衷肠似有刀。人事任成陵与谷,大河东去自滔滔。
诗中以“人事任成陵与谷”喻润州局势的变化。半年前周宝还身居相位,是一镇之主。现在,不但润州府已不复存在,周宝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而自己半年前还和周宝等在府中讨论如何接驾,如今也无所依了,只有这黄河水依旧东流不息。
济源(河清)是苗氏的发源地。春秋时期(547),楚国大夫伯芬因谋逆罪被杀,他的儿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反而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苗为姓,后来又迁徙至壶关。武皇光宅元年(684)苗晋卿出生,他落第时曾遇见一位老人,这老人自称能知未来之事。于是,他就试探xìng地问道:“请问,我参加科举已经很长时间了,将来还有中第进士的缘分没有?”这老人答:“不仅仅如此,还有要更高一筹,请猜猜看。”苗公道:“中第后可以当一个郡守吗?”老人又答:“也不止于此职。”苗公接着问:“顶多可当个按察使吧?”老人道:“还可再高一级。”苗公此时眼睛大睁,已经十分惊异了,又问:“可以为将相吗?”老人答道:“比将相更高。”苗公此时已经惊出一身冷汗,他颤抖着声音问:“敢,敢问是作天子吗?可不敢说我有谋逆啊!”老人大笑:“看把你吓的,真天子决当不上,假天子或许可以当几天。”苗公起初认为此事怪诞,不可置信。后来,苗公果入相,唐德宗驾崩后,苗公以首辅居朝摄政三日,当了三天皇上,果真应了其“真者不能得,假者即可得”的预言,可见人之命皆由天定。
这位苗晋卿虽无辉煌的功绩,但也不乏令人称赞的事迹。首先是他避寇拒叛,大节可褒。代宗广德元年(763)间,吐蕃军占领京城,有叛臣勾结吐蕃yù另立朝廷。苗晋卿当时虽被降职为太子太保,病老卧于家中不能行走。伪朝廷yù借他的威望装扮门庭,便派人用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他参加伪政权,苗公拒不接受。
其次,苗公在地方做官期间,为人宽厚,为官清廉,善抓大政方略,所到处政绩可嘉。他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政治清明,深得民心。调任他处后,魏郡百姓自愿为他建祠树碑立表,歌功颂德。
其三,是爱民抚民,恭敬乡老;捐资办学,造福百姓。比如他做魏郡太守期间,回乡省亲,回乡途中,刚走到能看见壶关的地方,就步行前进,对乡邦示以恭敬。并拿出俸禄献给乡里为办学经费,发展教育。除了苗公以外,壶关苗氏还出了一个善诗的苗发,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对于前述关于济源苗公的预言,韦庄对此似乎深信不疑,或者想到此碰碰运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