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似乎意识到,在虞有贤身上得不到什么,又转过身来问阿汪:“你家先生几时迁至虢州的呀?”
阿汪答道:“我家先生从小就长在虢州,我和先生从小一起长大,我家先生家在村东头,我家在村西头,我家……”
那差役一甩手,说:“别说了,什么我家,我家,乱七八糟的。”自知没有必要再问下去,再说,这也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就对那打架的二位考生摆了摆手说:“看!看!看!都听见了吧!走!走!走!快走!”
又转过头来警告说:“玩笑开的不要太大,要闹出什么事情来,你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后来的这位考生,见这先前的考生是一位蛮不讲理的人,连忙拉着虞有贤说:“走!走!赶紧走。”
因为在应试之初就有些不顺,相信感觉的虞有贤就放弃了这次应试机会。在《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记道:
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郄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溪上却思云满屋,镜中惟怕雪生髯。病如原宪谁能疗,蹇似刘桢岂用占。
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沈潜?吁嗟每被更声引,歌咏还因酒思添。
…………
百口似萍依广岸,一身如燕恋高檐。如今正困风波力,更向人中问宋纤。
诗中“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所指即此次考场风波。正如唐鲍溶《行路难》所描述:“入宫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其诗最后一句中“宋纤”是一人名,据《晋书》载:“宋纤,字令艾,敦煌效谷人也。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经纬,弟子受业三千余人。(宋)纤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年八十,笃学不倦。”知是一位古代名人,虞有贤在这首诗中用来比喻老师,其意思就是以后该怎么办,要去请教老师。
虞有贤经过“戕婢”事件后才脱胎换骨,重塑人生。这次惊心动魄的“戕婢”事件在她身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刻骨铭心的。这个教训使她彻底地消除了身上的傲气,且以此为戒,夹着尾巴做人。她在虢州期间读了许多书,逐渐认识到以前的错误。认为师父为自己起名“虞有贤”,意在高抬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瞧瞧自己以前做的事,能算什么“有贤”人。所以,每当人称自己“有贤”时,都感到愧不自胜,浑身不自在。且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事,而每每想起以前所发生的事,又痛苦不已,日复一日,成了恶xìng循环。如此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再加上此次应试报名事件的发生,就促使她产生了再次改名换姓的想法。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这次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此次改名索xìng连姓一起换掉,以免被人称“虞”姓时或被他人联想,或自己因此回忆起“鱼玄机”时期的往事。虞有贤究竟要改成什么姓名,请见下章分解。
正文 第二十五章 改姓名有贤再包装
第二十五章改姓名有贤再包装
更新时间2008-6-1323:05:07字数:3425
虞有贤思忖着:“到底改个什么姓名才好呢?最好取一个望族的姓,这样才有助于应试。那么,长安城里什么姓才算得上望族呢!”忽然,她想起自己的老家杜常流传这么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对!就姓韦!那该叫什么名好呢?”她又想起自己从小就崇拜南朝宋诗人谢庄:“能否用他的名作为自己的名呢?对!就叫‘韦庄’。”
谢庄是何许人也,据《宋书谢庄传》,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今河南太康县)人。少有美誉,宋文帝时,历任幕职及东宫官。刘骏(宋孝武帝)讨刘劭,谢庄与之暗中来往,刘骏就任皇帝位后,谢庄被委任侍中、尚书、广陵太守、吏部尚书等职。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