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说过,刘邦这家伙是没什么文化的,而且自汉建后他也没有消停过:砍英布,砍彭越,砍韩信,砍韩王信(这家伙在史记中也有自己的列传,叫《韩信卢绾列传》,煞有其事的,还紧跟在《淮阴侯列传》后面,别人怎么说不管,反正我觉得这是太史公故意的,算是他老人家幽默细胞的一点体现。)中间还跑到白下被阙于氏围了一家伙,靠美人计才跑掉,还杂着要对付后宫里醋海翻波,诸母护子的春秋大戏,更没有精力管这些,他到底懒到什么地步呢?当初秦尚水德,色黑,按五行兴替学说,汉朝该是土德,色尚黄,可刘邦得志后怎么说?这家伙居然说,我看这黑色不错,咱也别改了,就它吧!
这是什么概念?就等于说当年中山先生逼得清帝退位后却没挂青天白日旗,还把那面大清龙旗抖出来忽悠!
当时他身边也没啥文化人,萧何陈平都是耍心眼收拾人的行家,在这上面不行,也懒得在这些虚的上和他叫劲,就随他的便,所以汉初时满朝上下一水的黑,跟《英雄》里那一群喊着”大王杀,大王杀。”的家伙没什么区别。(在这儿再开训两句:去年那个汉武大帝,据说挺好,可史实性的谬误简直多到能气死人,我换过台第一眼看见咱们汉文帝老人家着一身黄,笑眯眯的指挥着一群红衣服,当时就气得换回中央五。)
另外,刘邦这家伙在敬天帝时,为了强调自己确实是正牌子的黑帝,居然让加造了一座黑帝像,老皮老脸和几位传统天神摆在了一起,全不管自己当初还曾经以”赤帝子”的身份斩过一条大蛇,估计当初为他编这故事的几位兄弟这时都得哭死:你说咱们这是图嘛啊?
连这最重要的国家象征都没改,其它的可想而知,官制,地制,法制皆从秦制,礼乐除了搞了些皇帝专用的东东外,其它一概欠奉,要是一外国使节在秦始时离开,现在又回来了,估计一下都弄不清这国家已换主子了,弄不好到上朝时还以为上面坐得是嬴政老大的那位小皇子。
但这种事情,你老不改也不行啊,天底下知识分子这么多,懂规矩的人这么多,他们看着有气啊,所以说,改制一事其实并非贾谊一个人的主张,而是当时已经颇有势力的一派呼声,贾谊只不过是当时最早提出了完整的改制理论的人而已。
应该说,贾谊的这些理论还是对皇帝口味的,改革,创造新制度,新理论,谁不想啊,青史留名啊,可一群老人不干了,你个二十出头的小王八羔子,懂得倒多啊?这也嗡嗡,那也嗡嗡,tnnd,老子们提着脑袋帮高祖打下来的天下,难道还能由你小东西做主吗?于是就跳出来反对了。
史云: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后面两位仁兄说起来倒不算什么,那个东阳侯大名叫张相如(和司马相如一样都是”相如”哎),只是一个县侯,封地倒还不错,就是今天出十三香龙虾那地,当时在朝上的职位是大夫,不比贾谊高,冯敬当时是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天的纪委人员和检察院的复合体,,但朝廷上象他这一号人多了没有,反正一个班都挡不住,他们那办公室叫”御史台”,看见没,人都多的论”台”了,单拽出一个来算啥呢?何况御史骂人,天经地义,要光他二位汪汪,估计也没谁放在心上。
可是,还有绛,灌两位哎。
绛,就是周勃,因为受封绛侯,所以喊他绛,这位爷解放前倒没多大功劳,和韩信彭越英布那是影都没得比,就占一老乡路线,是沛县人,另外也算勇猛,打起仗不要命,在平掉项羽之后”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本来侯倒不算啥,汉初那异姓王是一大票一大票的,韩信被一贬再贬都还是个侯,可他后来有大功劳于刘家啊!要不是他在北军那里露半拉肩膀一声吼,估计贾谊这官都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