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主要对针对性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见解,故以问答形式设特别篇。
1c问:文曰观《易》可知幽明之故,晓鬼神之情状,见万物之情,明天地之心,可否一言以蔽之?
答:“阴阳”二字足以。更详尽的便要反复通读才能体会妙处,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尤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普通人进修的路程还很漫长。但若大略里有个了解的话,且看《大戴礼·易本命》:
子曰:“夫易之生人c禽兽c万物c昆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其余各以其类也。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蚧。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龁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羽者脂而无后齿。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蜯蛤龟珠,与月盛虚。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丑。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生而神。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妖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你要知道的是,五虫之长不出也久矣。凤凰居南方为羽虫之长,麒麟居西方为毛虫之长,神龟居北方为甲虫之长,蛟龙居东方为鳞虫之长,而圣人居中央统四方为倮虫之长,待圣人所出,则凤凰翱翔,蛟龙探海,神龟出游,麒麟归来之日亦不远矣。那些你从未见过的,认为是传说中的生灵都将现世。
2c《周易》本是卜筮之书,而古代巫卜之风盛行,确实都是迷信么?
答:夏商周三代巫卜之风盛行,人们将奇异的自然现象当做是神的启示。现代人都知道这是自然现象,认为古人只是傻,但其实现代人才是蒙在鼓里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神明的灵验必定是以现象体现在事物上。
比如《礼记·月令》曰:“仲秋之月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意思是说,仲秋八月,白天黑夜一样长,此月开始停止打雷,蛰伏越冬的生物开始在洞口培土,阴气逐渐旺盛,阳气日趋衰竭,河水开始干涸。则“日夜分,雷始收声”“杀气浸盛,阳气日衰”便是神明的启示,“蛰虫坏户”“水始涸”则是自然予以相应的表现,则人就要“收敛畜菜,积聚种麦,毋或失时”等相应动作。也就是说,每月行当应之令,则岁美民安五谷丰登,行不当之令ze民多有凶险灾祸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