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纪,人们就在北极圈里发现了煤碳,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目前这些树种仅生长在中国。后来,加拿大科学家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发现一片并未完全石化的化石森林,它们是由白桦c落叶松c冷杉等温带植被组成。据地质考证,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已经有15万年的时间,这说明,在更早的时间里,北极曾经很温暖。
而南极,192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里,南极洲大陆并未被冰雪覆盖。后来人们也在此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与不少植物化石。而南北两极的气候应该是对应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必定温暖。
如果说,南北两极只有一极曾出现温暖的反常情况,还可以用大陆漂移等地理变迁的原因来解释,但南北两极气候同时变迁只能用地轴偏移来解释。
除开天文的变动,由于大陆撕裂c史前大洪水c地轴偏移的共同因素,导致了世界性的巨大的地理变迁,仓海变为桑田,高山变为平川,甚至大陆都遭到吞没,更莫提相对位置的偏移。而这又导致了现代学者按图索骥的失败,地理经过如此大的变动,而学者们以不变应万变,一面刻舟求剑,一面在失败的同时怀疑《山海经》的真实性。
不过我想,虽然变化足够巨大,但撕裂的大陆毕竟也面积广大,所以被撕裂开来的大陆境内也应该存有相对位置变化不大的山系和水流,更莫提《山海经》中有些山系水流连名字都未曾改变就沿用到了现在。所以要更好地寻求上古地理的方法应该是,先确定某些特定而易于确认的山川水流,而后以此为原点,根据地轴偏移与大陆撕裂进行大陆复原,再根据《山海经》描述的方向,用脚跋山涉水一步步实际走,切莫迷信现代工具(事实上,过于迷信现代工具的结果是,数字越明确详细,结果也就相差越远)。《海外东经》曰:“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天帝命竖亥用脚步实地测量,竖亥居然测量完了这个对人类而言不亚于天方夜谭的工程,这一点人类也应该效仿。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却合情合理,除开现今的考古证据,我们还有其他的证据,它来自于上古文献“河图洛书”。如今的学者研究河图洛书,只知从数学角度刨根究底,所以只是徒劳,解不开这千古之谜。河图洛书虽然含有各种数学上的原理,然而这只是附加。我们说过,上古文明完全不同于如今的物质文明,这两幅简洁的图讲述的不是数学,而是规则与规律,而规律的变化(规则是不会变的)代表了重大事件的发生。再揭开这个谜底之前,且先来看这股巨大而蛮横的力究竟来自何处。
现在让我们再次翻找史书与民族神话,仔细回想,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大事,才能使得大陆撕裂,引发史前大洪水,甚至严重到使地轴偏移呢?
找啊找啊,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天地分离”。又是一个令人惊骇的大事!但事情仍然合情合理,只有像天地分离这样的事件才能产生如此强悍蛮横的力,大到使大陆撕裂,大到引起滔天洪水,大到使地轴偏移。这样来看,天地分离与大陆撕裂c史前大洪水c地轴偏移又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只是作为主因,它的时间会稍早一些。
可能许多人都有疑问,他们说:“天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这个空间里有许多气体,比如氧气c氢气c氮气c二氧化氮等,另外这个空间还可以划分为对流层c平流层c电离层c臭氧层,统称为大气层,然而你说的‘天’太具象了,仿佛一个实体,不但看得见,而且摸的着,这可能么?”
当然可能,我们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