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备注:卫气的特点是慓悍滑疾。该段亦论述了营卫的相会情况。)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ye,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
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备注:1c气可化血,血亦可化气,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其实不仅如此,精气津ye血脉亦同为一耳,《决气》曰:“黄帝曰:余闻人有精c气c津c液c血c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c充身c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痹,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2c阐述了精气津ye血脉之名的由来,即因部位与功能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名称,这也是所谓的“名可名,非常名”。另外同样也阐述了气脱的症状和彼此的贵贱关系。
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夺血者失神,失神者死;夺气者失jg,shi精者亦死。此为人生有两死。血之与气,一阴一阳,阴阳离合,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故生有一!
3c营气者,以奉生身也。《脉度》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此之谓也!)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备注:此为人饮酒,饭未消化而小便先出的原因。)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备注:1c前面我们讲,中医的五藏即是西医的五藏,那么你也应该知道,《内经》中所论述的所有器官皆为有形有质的器官。《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为人体器官,则阴阳必然不能分离,故而有器官之用。其实这是非常非常容易理解的,人们常言地理地形,可曾有人描述天的形状?物质有形状,无形的能量可曾有形状?所以,三焦绝对是有形有质的器官。那三焦究竟为何?三焦乃六腑之一,既然如此那便与其他五腑为并列关系,大家且掰着指头数数,《内经》里所有论述的器官与现代医学指定的器官对照,有没有那个器官是遗漏的?没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