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c二针肉c三针脉c四针筋c五针骨c六针调阴阳c七针益精c八针除风c九针通九窍c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

    这是关于人与自然的一个总述。

    《生气通天论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这是阳气与一日之间的对应,以及注意事项。

    《阴阳应象大论篇》: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这是人体阴阳与天地阴阳的对应。

    《脉要精微论篇》:万物之外,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

    这是人体经脉与阴阳四时的对应关系。

    《阴阳应象大论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这是人的情志与天地的对应关系。

    《阴阳应象大论篇》: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人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 ,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这是人体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与取象。

    《诊要经终论篇》: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这是五藏之气与十二月之天气的对应。

    《六节藏象论篇》: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这是天地的自然规律与人体对之的对应。四形脏为胃c大肠c小肠c膀胱,五神脏为心肝脾肺肾,“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通天气而生神明,故名为神脏。《九针论》则阐述了人体与九野的相应:“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中戊申己末。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下三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

    段落又提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c“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等数理,《三部九侯论篇》则有更详细的阐述:“岐伯日: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