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是天地化合的产物,因此人身的构造无处不应和着天地。也可以说,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体。人与自然界甚至整个宇宙无论是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有着相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所以完全可以用自然界的形态功能来比拟说明或者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因此就有了“象”和“取象”,而那些隐藏起来的,不易被肉眼看到,却能被心感应到的,就叫做“藏象”。

    没有天地便不会存在人类,这当然是废话一句,但曾经人类将“人定胜天”看作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许多年过去了,人类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不过如沧海之一粟。于是,人类又稍稍自满,以为对自身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当人有这种认识时,才是真正渺小的开始。人们从不知道,人也可以真正的很伟大,像天地一般伟大。这个阐述并非语文中的夸张,而是一种事实,只是那时候的人并非寻常人,而是圣人。至于原因,后面再进行解释。

    人们常说“父母大过天”,这是不对的,有天地而后有父母,而后有自身,所以婚礼的习俗要先拜天地,后拜父母。你一定要知道,你司空见惯的一些习俗里隐藏着很大的学问,比如说拜天地为何要朝向西北,这又是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说回正题,欲知人与天地自然的对应关系,且先来《内经》对于人的定义,《终始》曰:“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禁服》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平人即普通人,脉应四时,寸口主五藏,人迎主六腑,故查寸口可知五脏,查人迎可知六腑。《海论》曰:“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这是人与地理的对应,但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得知许多其他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上古地理有东西南北四大海以及十二条大河,这些你在《山海经》中可以找到答案;比如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即血海,血气流淌于经隧之中)。下文我们只着重于这种对应关系,但你关注的应远大于此,因为对应关系太多,且只截取部分。

    《宝命全形论篇》: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阴阳别论篇》: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阴阳系日月》: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经别》: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c五色c五时c五味c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c十二辰c十二节c十二经水c十二时c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针解篇》:夫一天c二地c三人c四时c五音c六律c七星c八风c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