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阴阳和合是人体最和谐的状态,《生气通天论篇》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阴阳和合恰如其分,太过尤不及,而此阴平阳密就是恰如其分。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死去了。《天年》曰:“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而形骸独居矣。”即是此意。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包括未病的已病的健康的亚健康的,不可能一直处于阴平阳密的状态,那么阴阳失调时又会怎样呢?《内经》曾多次提到,且任举两处,《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生气通天论篇》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没错,阴阳失调便是疾病,不仅仅是r一u体,同样包括藏象生命体。我们来翻译一下《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句子:阴胜则阳病,是指藏象生命体生病,一般表现为寒冷的症状,而寒冷严重会使人感到发热,寒冷会伤害人的r一u体,又往往表现为肿胀,所以先肿胀而后疼痛的便是r一u体伤害了藏象生命体;同理,阳胜则阴病,是人的r一u体生病,一般表现为发热的症状,而发热严重会使人感到寒冷,发热会伤害人的能量体,又往往表现为疼痛,所以先疼痛而后肿胀的便是藏象生命体伤害了r一u体。《宣明五气篇》曰:“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大体意思是病邪侵入于藏象生命体,扰乱了阳气,人的精神会受到伤害,一般表现为张狂的症状;病邪侵入于r一u体,扰乱了阴气,r一u体会受到伤害,一般表现为麻痹的症状;病邪侵入藏象生命体,与阳气互相争胜则发为巅疾;病邪侵入r一u体,与阴气互相争胜则发为音哑之病;病邪由r一u体而出侵入藏象生命体,人则从阴而静,病邪由藏象生命体而出侵入r一u体,则从阳而怒。

    所以用针的宗旨是“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至于阴阳失调更严重的后果,《阴阳应象大论篇》后文也有补充“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这里不再赘述。

    《血气形志篇》曰:“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九针论》里也有同样的段落)这里更加细分了一些,将病灶具体化,而且给出了治愈之方。所以找准病根才是治病之道,这就是上文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意思。那如何才能调和阴阳呢?这是现代人根本无暇顾及的内容。《阴阳应象大论篇》有这样一段对话:“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也。”

    可知,知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前提条件。至于何谓七损八益,《内经》里没有解释,它出现在另一本书中,这里先买个关子,以后再进行解释。那究竟如何调和阴阳呢?后文又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一般人很难理解什么叫做“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