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给了我意见,说实话,我感觉这有点像上大学和进社会。艾米丽说的是大学版本的,像那些老师教授,高谈阔论,听上去言之凿凿,相当有道理,但细想一下,有些话连听课的人都要怀疑他们有没有自己实践过。而张艳说的就好像是“社会系”的,身体力行,简单朴实,直截了当,实践真知。
我说不好谁有理谁没理,很多人都说大学时候学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我倒不是很同意这观点,我觉得大学时候学的东西,看着挺没用的,但真遇到了某件事的时候,就会突然想到,“这个在大学里学过,应该是什么什么”,或是突然感叹,“原来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说的是这个意思”,在社会中呆久,再去想曾经大学时的经历,也挺有意思的。
所以说,应该理论与实践结合,那才是科学发展观。这也是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也是现在才发现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
我做了两套方案,一套是简单明了的,里面有各种项目的价格并配有tu piàn,还有打包价,当然也加了一些没必要的项目进去,每项都以表格列出,方便客户查找;另一套是简约明快,就是好像说了什么,但其实什么都没说,只提了个框架,没有具体内容。
看着这两套方案,我甚是满意,我觉得我已经领悟到了一点点创业的精髓。先得认清形势,可以畅想未来,但也得脚踏实地。只有站在地上仰望的才是真正的天空,一边长着翅膀飞一边拉着星星转圈儿的,那是做梦。要明白一步登天这种事可能会发生,但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要上天,还得买机票。一开始是没能力去挑选客户的,尽量多做单子,多挣经验值,当然也是要赚钱,但有量也要有质,每个都当精品去做。
还有一点,就是要经常给自己找些事做。这两天,我通过做方案,查了很多资料,想了很多问题,虽然大部分不成形,但我还是觉得,能停下来思考一下前方的荆棘,比一直埋头向前傻走要好得多。经常头脑风暴一下,就算是自己跟自己,也是种收获。
话说头脑风暴这等事,谁能风得过乔玄?我们也有些日子没见面了,这大姐可真沉得住气,我没联系她,她愣是也没联系我。不知道是不是还在气印名片那档子事的气,我始终觉得,为这事生气的人应该是我。
当我给乔玄打diàn huà的时候,我觉得她心情挺好的,不像生气,也不像有意见,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见面,并且告诉我,她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用的群发ruǎn jiàn。由于在diàn huà里可以增强乔玄的打岔能力,所以我决定一切见面再谈。
可能是我觉得我感悟到了创业的精髓,所以我心情也不错,不错到我都不介意乔玄迟到半个小时。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乔玄急急忙忙地出现在餐厅里,“车堵的像停车场一样,我就差背个包收钱了。”
我觉得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不过我还是尽量以缓和的语气过渡了一句,“也许我们下次应该找个你能步行到的地方。”
乔玄一拍大腿,“对!太对了!走着都比坐车快!绝对比坐车快!”
为了防止她即兴发表对交通系统的演讲以至于影响我进入正题,所以我得先定主题,“你看我发的邮件了吗?”
“看了!真酷,就是邮箱有点多,好几万个。”
“那是我之前找的,还有我一个朋友把她的资源给了我,所以加在一起确实不少。”
“没事,反正有群发ruǎn jiàn,不怕不怕的。不过我不明白,你邮件里说‘要分开发’是什么意思?”
“我的那份邮件地址发不带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