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这是观己的境界。一种修行的方法。

    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这是观世的境界。

    观世音还有观自在的意思。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aval一kita为“观”,i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19]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c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何为观自在,就同观大道一般,观一切世间的音,音也就是规律,情形。所以,说观音也对。

    可以说,观世音菩萨从大道中引入实践法。

    但观音菩萨的自降佛位的心境又和阶层固化有何关系呢?

    安宁希望,先得者可以放下身段,帮助后来者。这样,不也是大道的践行者嘛?

    人与人手拉手,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后来者,充分利用信息化,依然可以实现自身的安宁。

    我们不说成功,因为很多事情安宁而有效率,即为成功。使世界安不就是成功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