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奏他专横恣肆c擅权乱政的,有奏他贪赃枉法c营私舞弊的,更有揭发他阿附多尔衮,对皇上不忠的。皇上知道,这些劾本半真半假,有的将小事放大,有的以疑事为真,其目的无外是要将坦台拉下马来。为了土地“官有化”不受影响,皇上将这些劾本搁置一旁,统统不予理会。

    八旗王公大臣见扳不倒坦台,便调转矛头,欲拿陈名冬开刀。事有凑巧,御史章宣因陈名冬荐人不公,意欲弹劾他。诸王闻之,纷纷对章宣表示支持,主动为其搜罗陈名冬罪证。

    五月,弹劾陈名冬的奏章作成,其上罗列他的十二大罪状。皇上当时在外避暑,政务暂交茫得海处理,诸王趁此机会让章宣呈递弹章,请求拘拿陈名冬治罪。茫得海召集诸王大臣,将十二大罪状逐条审理,认为章宣所奏属实,按律拟处陈名冬绞刑。

    坦台见名冬被定死罪,唇亡齿寒之感油然而生。他快马加鞭,连夜赶往皇上避暑地,奏章宣诬告之罪。他直言章宣系受诸王指使,弹劾陈名冬的真实目的,无非是要阻止土地官有。

    两天后,皇上启驾回京,否决了茫得海对陈名冬的判决,准备亲自重审陈名冬案。当晚,他将里坎c博乐二人召入宫内,询问他们对于此案的看法。二人心想,皇上既然否了茫得海的判决,定是想为陈名冬翻案,此番召他俩入宫,无疑打的是笼络收买的主意。

    里坎性子急,首先表态道:“御史章宣于陈名冬并不很熟悉,怎能一下举出这么多罪状来?我看无外是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罢了。”

    见里坎表态,博乐随声附和道:“章宣此人心胸狭窄,他举荐到户部任职的人为陈名冬所否,弹劾或因此而起。”

    皇上听了二人的话,心中甚觉宽慰,道:“朕欲廷审陈名冬案,让他与章宣当廷对质,辩个清楚明白。”转而忽然想起什么,拍拍脑勺道,“对了,朕念你二人曾经立下殊勋,拟恢复你二人的亲王爵位,明日即令太监传旨。你们且回罢。”

    二人谢过皇恩,出宫回府去了。

    此后几天,皇上陆续传召多名议政王大臣入宫,争取他们的支持,以最大限度缩小c孤立对立面。

    五月底,皇上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专门审理陈名冬案。朝堂上,经过控辩双方的对质,章宣指控陈名冬的十二条罪状,八条无实证,一条子虚乌有,只有三条完全属实。

    质证结束后,皇上不加评断,只命诸王大臣发表意见。坦台首先呈述己见,他道:“十二条罪状,只有三条成立,可知章宣言多不实,判他诬告绝不冤枉。至于确证的三条罪状,都是朝廷大赦之前的事情,按大赦条款理应不论。因此,臣以为可判陈名冬无罪。”

    坦台方一说完,便有大臣站出来反对,以为未确证的八条罪状,应该继续查证。从已确证的三项罪状来看,足见陈名冬为官不正,按大赦条款虽可免罪,却要免官。

    诸王大臣意见分歧,皇上却成竹在胸。他受西阳寨投票法的启发,让议政会成员各自写出对此案的处置意见。结果,大半成员主张不追究陈名冬,却应追究章宣的诬告罪。于是,皇上决定采纳多数人意见,对陈名冬不加罪不降官,与之相反,以诬告罪判处章宣绞刑。

    政治真是肮脏的东西,一旦沾染上它,哪怕是十几岁的少年,也会变得虚伪狰狞!

    六月,京畿各县土地官有化全部完成,人口也已重新分布到位。皇上命尚简仿照西阳寨寨约及其附则,为各村制定统一的村约,作为村民必须共同遵守的律例。

    寨约颁布后,百村万户人人遵规守约,有劳力的人,个个下田劳作,却只有旗民自以为例外。

    坦台得知旗民不遵村约c不参加劳动,准备让巡捕营抓几个来治一治,以儆效尤。谁知正在此时,一场大规模的bà一 àn发生了,上千八旗官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