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时已变得嘈杂一片。四海爬上一棵松树,透过树丛的空隙,望见前方小径上来了一群人。这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多数携带行囊,或肩上扛着,或手里提着,或背上背着,俨然一副逃亡的样子。

    眼见人群已至近前,四海忙下得树来,上前问询。内中有两个人十分面熟,四海认得是山下的村民。据他们说,李闯王一部从湖广打了过来,正在不远处与官兵激战。虽然还没打到他们村子,但战场距此不过五十里,官兵日夜不停地从村边通过,向西面集结。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几间木屋万万住不下,只能临时安置在西山的石洞里。安顿好后,青壮年们即刻返回山下,往西阳山上背粮食,以防粮食在战乱中丢失。

    此时,李闯军队如潮水般自西涌来。官兵人数虽多,终究没有闯军势猛,渐渐力不能支,节节往东撤退,未几日便退到西阳山下。他们扼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据险力守。

    这几天,山下村民纷纷上山躲避兵乱,往昔荒凉的山顶平地,一时间竟聚了四五百人,骤然变得热闹非凡。人太多,无法妥善安置,只好以古木为顶,大地为床,在山溪两岸栖息下来。好在时值夏末,天气晴暖,除了蚊虫叮咬,其他倒也没甚么苦头。每至晌午或黄昏,各家各户沿溪淘米煮饭,山林间炊烟袅袅,锅碗瓢盆之声响成一片。

    又过了几天,里长陈老四引着八个人上了山来。这八人中,有五人衣着考究,虽然一身的尘土污渍,观其言行举止,便知不是寻常百姓。另三人是粗壮汉子,背着重重的行李,显为仆从无疑。

    据陈老四所言,上山来的是他表兄——刘婆乡富商卞世垒一家。前些时日,因战事渐起,卞世垒托人捎信给表弟,意欲前来避祸。谁知走得稍微迟了些,临行时,官c闯两军已在刘婆境内开起仗来。一家人绕开兵锋,不走大路走小路,迂回辗转数日,才来到西阳山下。此时山村几已沦为战场,村民尽数逃离,民房充作兵营,为刘良佐一部官兵驻扎。幸好陈老四惦记亲戚,冒险下山,巧遇卞世垒一家,即刻带上山来。

    卞世垒夫妇年逾四十,其子嘉珍新婚燕尔,还有一位千金,名唤玉兰,现年十七岁。那卞老爷中等个头,笔挺身板,是个精明强干的角色,但他生性沉默寡语,不苟言笑,上山十几日,与外人说话不过寥寥数语。其女玉兰,性格酷似世垒,从不轻易开金口。这姑娘冰肌玉骨,杏眼含霜,一张俏脸清艳无瑕,活脱脱一个冷美人。父子女三人,唯嘉珍略显随和,却也不怎么爱说话,只是见人时多些笑容。

    转眼进入初秋,众人思家心切,想要回村去。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何况此处露天而居,解个手c洗个澡都是难事。由于不知山下战况如何,断不可贸然回去,先要派人下山打探方好。陈老四身为里长,愿替村人走一遭,还有一位唤作狗蛋的青年,也愿一同前去。

    次日一早,二人带着干粮下山去了。小心翼翼到了村口,只见村中竖着一面大旗,旗上有一个大字,两人却不认得。

    他们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却见民房内出来一队挎刀的兵士。这些兵士有的戴着毡笠,有的赤头束发,一看就不是官兵装束。二人见状扭头便走,却听见其后传来一声暴喝:“站住!”

    听到这一声喊,二人非但不住脚,反甩开腿往山上跑,引得那些兵在后面狂追。二人熟悉地形,跑得又快,渐渐将兵士们落在远处。谁知其中两名兵士带了弓箭,眼见追不上了,便张弓搭箭,朝老四与狗蛋射去。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波”地一声,一根利箭从老四后颈射入,箭尖从喉头处冒了出来。狗蛋回头一看,见老四已不能说话,一手捂着脖子,一手示意他快跑。此刻兵士们又追了上来,狗蛋顾不得老四,只一个劲地往前奔逃,不多时便消失在密林中。回头再看陈老四,已倒在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