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5/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世民怔然,一会儿看看李靖,一会儿看看李世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李靖又道:“大王,臣已传信于舍弟客师,想来不久他们夫妻就能赶至长安,若大王不弃就烦请许他们一个闲差吧,客师虽不才但他是臣从小看着长大、最为疼爱的胞弟,有他留在大王身边足证臣之心意,还望大王勿辞。只是,客师之妻乃王妃之堂姐,他们夫妻二人客居府中是因王妃之故而非因臣,这点还请大王务必知悉。”

    李靖言罢,李世勣接着道:“大王,臣有一好友张公瑾,其人忠勇可嘉武艺超群,倘若大王也不弃那便一同收入府中吧,或许会有些助力。臣曾有恩于他,他总言要报答于臣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这次他能在大王身边效力,也便是报恩于臣了。只是臣与其私交之事还请大王切莫张扬,臣感激不尽。”

    “大王,我们还有一句话也请大王一同记下,我二人乃朝廷之臣,故只会忠于朝廷忠于大唐,而不会忠于某个人。所以不论大王与太子相争到何种地步,我们都不会插手,既不会去帮太子也不会去帮大王。但同时,不管大王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我们同样也不会告知太子、告知陛下。”这是李靖、李世勣在离去前说的最后一段话。李世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禁感慨万千,他心里细想,这二人算是站在他这边了吗?会不会是他自己自作多情呢?

    几天后,李客师与其妻长孙荃蕙、张公瑾三人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纵马奔至长安,径直来到弘义宫拜谒,守将早已得到了旨令,自然不敢怠慢,忙把他们都迎了进来,李世民也与他们亲自交谈了一阵才分派给了他们一些不太起眼的官职,他们自然千恩万谢、跪拜而出。

    许是互有钳制的原因,李建成、李世民二人居然破天荒的相互安生了一些时日,李渊也难得清静,便也顺水推舟不再深究,直到有一天裴寂私下向李渊进言,无非说些秦王功高震主的话,虽是老生常谈,却也不出意料的重新引起了李渊的警觉。

    “陛下,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您不能再犹豫了呀!父母为子当为之计深远,太子忠厚仁孝,若陛下再不决断,不为太子扫清障碍,您百年之后太子如何自保啊?”

    裴寂此言,字字戳中李渊的心窝。他如何不知这些,只是让他无端背上“弑子”的罪名,将来史书上会如何记他这一笔?而且,李世民手握军中大权,也不是说废就能轻易废得了的,万一生了不该有的变故,他如何独善其身?每当想及此,他不禁又埋怨起李建成来,和李世民争了这么多年,结果半点儿毫毛都没伤着,真不知道干什么吃的,到底是真尽力了还是在做给他看?

    而与此同时,魏征也在劝着李建成,让他寻找机会自作主张除掉李世民,以永绝后患,可李建成尽管心里十分想那么做,可到底不敢付诸行动,遂一直不置可否。魏征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建议李建成尽早想办法把房玄龄、杜如晦以及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从李世民身边逐走,他们才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一旦没了他们,李世民就是一条真龙也再难飞起来。可李建成却道:“上次尉迟敬德的事,我们做的委实太过激了点儿,幸好父亲没有怪罪,现在还是稍安勿躁的好,等那件事彻底冷了再说吧,别不小心真失了圣心就不好了,即便偷鸡不成也不能蚀把米啊,还是再等等吧!”

    “哎!”魏征叹口气,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经常到玄武门看望常何,嘱咐他要好好报答太子的恩典,同时密切注意弘义宫的动向,稍有异动就立刻禀报。

    岂知常何却极为愧疚:“我……我真是太没用了,这么长时间半点儿消息都没打听到,他们……他们见到我都跟见着仇人似的,要不是做了这个什么守将,他们一定会把我卸了的!要不,要不你就跟殿下说说,别让我在这儿呆着了,我什么也干不了,对不起殿下啊!”

    “诶,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