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神’之名早在军中盛传,将士们都暗中称大王为霍去病再世,无不以能与大王并肩作战为荣,两军对垒敢不敢与大王一战尚且难说;其二,他们能获赏升迁皆因军功,而军功皆赖于大王,无大王便无他们的今日;其三,陛下所任命的十二卫大将军,说实话,才德浅薄,倘若真到了对垒时,就是对军务几乎一无所知的辅机就能败之,兵者,胜败不在众寡,其次,陛下为节制大王以关系远近而任命,致使不少有功者被压制,这点,可以利用的地方太多了。军中声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立得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给毁了。纵观朝廷上下,军中能阻我们的只有药师一人,懋功次之。”

    房玄龄接道:“懋功那儿我跟他谈过,可惜他一直模棱两可,其心难猜。至于药师,若是以往他定会助大王,可现在他荡平江南有功,不日凯旋,据传陛下意欲厚赏,届时他将不再是府中之人,也是个大难题啊!”

    “药师那儿我去谈谈看。”薛收道,“武将与文臣不同,驰骋疆场,最喜强者胜者,越是深谙兵道的便越是如此,山中猛虎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驾驭的。”薛收说着就又想起了一件事,他觉得是时候得想办法在东宫安插一个眼线了。

    “哎,急不得,还是慢慢来,眼下我们最重要的是好好研究下关中十二军,包括各位主将、副将,该活动的好好活动活动,武将没有文臣那么多的顾忌和条条框框,凭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起来要容易的多了。不过,我们还是得征求下大王的意见才好,他要用哪个我们便做哪个,第一个方案虽然难做了些,但也不是没希望。”房玄龄说道。

    片刻后,当他们四个人拿这两个方案去向李世民禀报时,李世民选择了第二个,李世民说:“天下,我就是去争的,既然是争,那就光明正大的去争,堂堂正正的去争,是胜是败战场见,赢了君临天下,输了孤魂野鬼,用不着偷偷摸摸地去搞那些阴谋诡计。我宁可去篡,也不要冠冕堂皇的正当,不用粉饰,不必推脱,这个天下,我就是篡来的,不需要牌坊!”四人应声而退,他们早已料到如此,无形中又对李世民提升了几分敬意。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魏征也想到了这一点,当年杨玄感和李密都想以洛阳为跳板直逼长安,这条捷径兵家必知,他琢磨着没准李世民还真敢这么做。可惜由于他天天向李建成规谏,今天应该罢猎了,明天应该罢酒了,总是身为东宫太子就不该有一点儿娱乐,应该把精力都用到辅君治国上,弄的李建成对他厌烦透顶,无论他说什么都不管对错不管真假一律不听,甚至有时见到他直接命侍卫把他抬走,魏征不住地高喊“殿下,您就给我一个做事的机会吧”,但李建成就是充耳不闻。

    无奈,他只好自己行动起来,总是想方设法地在关中十二军中活动。这样一来,免不了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薛收他们你来我往诸般交锋,尽管魏征单枪匹马、势单力薄但仍越挫越勇,让那四人颇为头疼,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二愣子,除薛收外大家都对魏征恨的咬牙切齿。但魏征却在数次交锋中敬佩起房玄龄他们来,毕竟,聪明人都喜欢棋逢对手。

    而马三宝却建议李建成趁热打铁,抓住当下李渊正对李世民不满的契机,削弱他的势力。马三宝道:“殿下,那六大行台当初是因为战争需要而设,俱在三省六部之外,说是六大行台实质上分明与藩王无异,臣认为陛下理应也是这样的心思,难道他愿意看到朝廷之外有个小朝廷吗?当初是形势所逼不得不为,现在也该由朝廷统一节制了。”

    李建成频频点头,这也是他最为忧虑的一点:“你说的不错,不过这六大行台并非都是类比藩王,只有陕东道和益州道这两个行台,官职任命、设置,办公规程,皆依同三省六部,桩桩件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又是名义上的尚书令,在那两个地方谁能节制得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