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6/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薛仁杲一见唐军出动,早已急不可耐,即刻排兵布阵,派麾下第一猛将率全部精锐强攻,意欲一举灭之。顿时,浅水原一下子集聚数万军队,但奈何虽然薛仁杲攻势迅猛,唐军始终遵照李世民的吩咐,一直坚守不战。随着薛仁杲的进攻越来越猛,唐军渐渐力有不支,眼看就要支撑不住,破营只在旦夕。

    李世民瞧得清楚,就在左军即将突破极限时,突命右军开赴浅水原,列阵以待,加入战团,从侧翼攻入,与薛仁杲军厮杀开来。顿时浅水原杀声震天,血末横流。多日来,双方一直未有正面交锋,胸中之气早就积攒地接近爆炸,如今狭路相逢,自然分外眼红,个个殊死拼杀,都使出了浑身之力。

    李世民一直在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右军力气将尽、敌军也极为疲敝之时,他突然亲自率领中军从北面现身,冲入敌阵,一下子把薛仁杲军的阵势打乱。李世民率领的这些将士就是他亲自特别严训出来的玄甲军,个个威猛异常,不多时就扭转了战局。此时,左、右军也为之一振,全力加入战团。

    厮杀一阵过后,薛仁杲军一路溃败,士兵们见取胜无望,便打着打着就私自逃散,各自逃生而去。主将见势也是无力回天,只好带着少许残兵迅速往回撤,期望休整之后再伺机决战。

    李世民一发现敌军有撤退的迹象,马上不假思索,亲带玄甲军追击。但这时诸将进言,说薛仁杲虽大败但实力仍存,况且其城坚固非一时能下,希望李世民莫要追击。

    李世民道:“此刻敌军刚溃败,士气正无,都以逃散为要,少有恋战者,而我军士气正盛,以强击弱,正可一举破之。而若弃而不追,便是给敌军以缓和之机,薛仁杲虽不得人心但毕竟尚未众叛亲离,如果他重整旗鼓,他日再胜他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战机稍瞬即逝,得来不易,何不再填一把柴,或会彻底击溃也未可知。”

    李世民话音未落就翻身上马,命令全军追击。

    此时,薛仁杲在城内听闻前方败事,难以置信,怒极生威,竟带军出城与迎面而来的李世民厮杀开来,然而终究不敌,薛仁杲不得不进城死守。李世民遂命军围城。

    但此刻薛仁杲方面已军心大乱,一听到前方精锐尽失,惶恐未定又听围城,个个六神无主,逃得逃散得散躲得躲降得降。薛仁杲无奈,最终出城投降,被押解入长安斩首示众。关中其他诸豪闻薛仁杲败绩,皆愕然,为求自保,纷纷争先归附大唐,关中遂平。

    那日,李世民班师回朝时,说不出的意气风发、畅快淋漓。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接受长安百姓的仰慕欢迎以及群臣的赞誉祝贺,如此春风满面,不久前还只是在梦里想想,而现在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眼前,他如何能不暗中窃喜。

    李渊更为高兴,能尽揽关中,李世民功不可没。而且恰巧这时,宇文静姝前不久刚为李渊诞下皇子,此时刚满月,李渊为其取名元嘉,兴奋之余特意将庆功宴和满月宴合二为一,普天同庆。同时,李渊高兴之余也恢复了刘文静的官爵,对其过往之过既往不咎。

    很多年后,李世民早已想不起这场庆功宴的细节,但长孙舜华却始终记忆犹新。

    那日,太极殿内,君臣共贺,看着李世民神采飞扬,长孙舜华自也心中暗喜。就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有一只翠鸟不知从哪儿倏地飞入大殿,立时均被大家视为祥瑞,欢呼声,诧异声,赞誉声,恭贺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可谁知这只翠鸟盘旋了一会儿,竟不偏不倚地落到了长孙舜华的头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宣示自己的胜利。李世民却在一旁暗自偷笑。

    原来,这只翠鸟是李世民特地训练的,就是想在庆功宴上给长孙舜华一个惊喜。他一直记得,若不是那次石榴树前的倾诉衷肠,他能不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都是未知数,又哪里还有今日的胜利和荣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