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过了些时日,也就是武德元年七月左右,薛举重整旗鼓又率军大举进攻,驻扎于析墌城,并连击泾州、岐州、豳州等地。李渊始知太平不易求,虽无限感慨但也不敢轻视,立即派李世民为元帅抗之,柴绍、刘文静、刘弘基、孤神庆等一众武将随行。
那日,李世民领军出征,刚在高墌城安营扎寨,刘文静就称有军情奏报,李世民便请他入内,同时屏退左右,问他有何退敌良策。可刘文静却说起了其他:“大王,臣是想说,天下,有才者居之,大王您天资英果,如何不能再进一步?请大王早日图之!”
李世民惊讶地看着他,问他到底想说什么。刘文静便不再隐晦,直接把心里掩藏多时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认为,论才论德,李世民都不输李建成,他李建成可做太子,李世民自然也可取而代之,将来君临天下谁敢比肩!
“刘文静!”李世民听后暴跳如雷,“我一向视你为友,可你却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来!别说君臣之别,就单说从小到大我们兄弟几个什么时候不是一条心齐头并进?即便偶尔有些争执那也不曾有过任何嫌隙!何况,我大哥……他总是那么护着我,他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大哥,就算我对不起谁也绝对不能对不起我大哥。我这天下就是帮我大哥打的,你却说什么……你是不是嫌你的脑袋在脖子上挂着太累了?你记住,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来离间我们兄弟!”
“大王息怒!”刘文静万没想到李世民会发这么大的脾气。他只是觉得李世民就该做到那个位子上,他原以为自己是说出了李世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原以为李世民听了一定会引他为知己。
现在大敌压阵,刘文静想的却是个人营营私利,李世民如何能不生气。但念在刘文静曾为李家立过大功的份上,李世民扶起他道:“文静,我知道,没有你我们李家就不会有今日,你劳苦功高,可父亲登基后待裴寂更胜于你,你有不满人之常情。我也不喜欢裴寂。但是,君子立世当求立德立言,这名利二字最好勿看得太重。你的辅助之功,我、父亲还有大哥,我们都不会忘,今天的话我只当你不曾说过,希望你日后好自为之!”
刘文静惶恐之余又生了几分感激,不敢再言,忙起身告退。
之后,李世民日夜不息,详细察看了兵情奏报,仔细询问了薛举的兵力、粮草,将帅是谁、分工如何,以及他来之前有无战事、细节如何等情况,同时还找了个时机自己亲自带兵往敌营附近几番查探。很快他就摸准了薛举的虚实,断定他长驱直入,军中粮草已所剩无几,必定欲速战速决,于是,李世民遂命令唐军退守城内,坚壁不出,谁敢言战者杀无赦。李世民的计划是,先把薛举拖垮,而后待其疲敝之时再乘而袭之,足可一劳永逸。
偏事有凑巧,两日后李世民突然身感不适,竟一病不起,只好将军政一事委任于刘文静,嘱咐他按照原来部署,不准出城迎敌,刘文静满口应了。可一出来刘文静就自己琢磨开来。他想,李世民现在不听他的谏言,或许是因为未有尺寸之功所以不得不亦步亦趋,倘若这次李世民能立奇功,再伺机游说,或许会有不同,可是,若一直龟缩城内不出功又从何而来?
而恰好此时,薛举急欲一战,正派遣数名将士于高墌城下挑衅。刘文静计上心来,不等报告李世民,擅自命令大军全体出城迎敌。薛举一见大喜,即刻排兵布阵,时而诱之,时而围之,时而击之,顷刻间就把数万唐军打得七零八落,一路溃败,连同一向威风八面的玄甲军也未能幸免,甚至李世民麾下一骁勇之将刘弘基也被俘虏了去。刘文静又惊又怕,急忙鸣鼓息兵,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城内。薛举焉肯放过这个机会,立即乘胜追击,全力攻打高墌城,眼看唐军就要支撑不住。
却说刘文静命大军出城迎敌后,孤神庆不敢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