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四回 王敦意气乱臣节 王彬动情叙手足



    



    羊鉴出征的消息传到武昌,王敦着实被吓了一跳。羊鉴是他舅舅,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彼此很熟悉。羊鉴无将帅之才,王敦也深知此事,他想不通王导为何会举荐此人,于是派人多方打探,很快了解了前因后果,一时愤愤不平起来。



    皇帝近来宠信刘隗等人,王敦当然知道,但他万万没想到王导竟被疏远到这地步。更令王敦耿耿于怀的,是朝廷宁愿让羊鉴挂帅,也不用他王敦。



    王敦越想越憋闷,于是上表一封,畅述心胸。表书上写道:“渡江以来,王导竭诚奉国,虚己求贤,为中兴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备受恩宠,居于宰辅重位。只是天下事大,难得尽善尽美,出现纰漏,非其本意,臣之前多有表文,劝陛下勿以为意。



    陛下日理万机,无暇听臣,今日得知王导备受疏远,正应了臣的担心,其中咎责,难道全在王导身上吗?当年陛下亲口对臣说,‘吾与卿及茂弘当管鲍之交’。臣在外地任职,快十年了,陛下的教诲多有遗忘,只有这句话铭记于心,认为陛下的恩宠不会一朝而改。



    王导虽非王佐之器,但以臣陋见,朝堂上文武无出其右者,因此他难免恃才昧进,独犯龙鳞,却不自知。管仲有三归反坫之识,子犯有临河要君之责,萧何c周勃得罪囹圄,然终为良佐。以王导之才,何能无失!陛下当用其长处,以功补过,使公私得所,不宜过宠。



    如今王导内综机密,出录尚书,杖节京都,并统禁军,既为扬州刺史,又兼朝廷重号,这哪是人臣的待遇?岂能免于讥谤?当免去录尚书c杖节及都督等职,以塞悠悠之口。



    霸王之主,必能任贤使能,做到有始有终。往日恩宠一朝而改,必将令群臣惶恐疑惑。圣恩不终,则遐迩失望;遐迩失望,则人心易动,如此则中兴大业危矣。臣不敢苟私亲亲,惟欲忠于社稷。”



    王敦本是想为王导鸣不平,但写着写着就把自己的牢骚带进去了。抱怨司马睿“无暇听臣”,提醒司马睿和自己是“管鲍之交”,还说包括王导在内的满朝文武都无王佐之才,隐隐有夸耀自己的意思。最要命的是威胁皇上不要改变先前的恩宠,否则就“中兴大业危矣”,这话明面上是针对王导,实际上何尝不是在说他王敦自己!



    最耐人寻味的内容是请皇上削减王导的官职,王导当时官职很多:骠骑大将军c仪同三司,司空c侍中c假节c录尚书,领中书监,扬州刺史,武冈侯,令人眼花缭乱。晋代朝堂上主要设有三省台,三省即尚书省c中书省c门下省,一台即御史台。



    尚书省掌管奏报正事c选举人才c赏罚百官c出纳皇命c宣诏布告等事,由尚书令c左右仆射c列曹尚书等官员组成。中书省负责修史c祭祀c枢密机要及举办朝会,由中书监c中书令c中书侍郎等官员组成。门下省执掌纠正c献纳c谏正c参政议事c外交等事务,由侍中c给事黄门侍郎c散骑常侍等官员组成。御史台掌管纠察百官c颁布法令,由御史中丞c治书侍御史组成。



    简单说来,尚书省管行政,中书省管礼仪,门下省管司法参政,御史台管立法纠察,所以被吹上天的三权分立,是我们老祖宗两千年前玩剩下的。



    两晋时期尚书省负责出纳皇命c奏报正事c宣诏布告等重要事务,是除皇帝之外最有权力的机构。太尉c司徒c司空三公因此成为虚位,并无实权,只是地位象征而已,若有实权,则会加录尚书事。



    王导是司空,贵为三公,同时录尚书事,还领中书监,任侍中,也就是说王导在三省中都身居要职,足以把持朝政;他还是扬州刺史,为封疆大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