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听了赵孟頫的话,不置可否地笑了一下。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他面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说道:“哦?子昂你很佩服文天祥?”
“是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文相公深受宋恩,因此他怀恋旧主也是情有可原的,臣也是十分佩服。如果他能心向大元的话,那我大元就真的是天下人望所归了。”赵孟頫语气诚恳地刷了个花腔。他说文天祥因为受宋国的恩所以才怀恋旧主,其实是把忠义之心替换成了知恩图报,这样就把自己摘了出去。如果忽必烈用自荐投靠大元来诘难他,赵孟頫可以说自己本有才能,宋国却不肯用他。
忽必烈盯着他看了半晌,允了。等赵孟頫出去,他又叫了一个心腹亲卫进来。这个亲卫名叫贺胜,他父亲是元朝的大功臣贺人杰,父子二人都深受忽必烈赏识和信重。贺胜曾经师从大儒许衡,能读书识字,性格又十分忠厚耿直,因此十六岁就被忽必烈选为亲卫,信任有加。
忽必烈叫贺胜带着赵孟頫去大牢里见文天祥,顺便把他们说的话都记住回报给自己,贺胜应声听令。
第二天,贺胜去赵孟頫家里带他出门,直奔大牢而去。牢里脏污不堪,赵孟頫频频皱眉,贺胜却依旧面无表情。两人一路走到文天祥单住的小监牢里,只见屋内还算比较整洁干净,内有小桌子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张床,这都是别的牢房不具备的。听看守的士卒们说,按照忽必烈的吩咐,平日里一直是好吃好喝供着,大名鼎鼎的文相公却极为消瘦萎靡,形如枯骨。
赵孟頫知道这是一位一心为大宋陪葬的人。他变得如此消瘦的原因并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丧失了所有希望。当初张弘范抓住了他,劝降不成,就带他坐船一路跟到崖山,让他看着自己效忠的王朝走入穷途末路,亲眼见证十几万军民投海自尽,赵宋三百年国祚消亡。从此文相公形销骨立,再无求生之念。
赵孟頫心中有些不忍,让士卒开了门,缓步走进去,叹道:“文相公,何至于此。”他知道贺胜就在门口看着,于是低声开口劝说。
文天祥这才注意到有人进了牢房,抬头问道:“你是谁?”
赵孟頫忽然有些耻于报上自己的身份。文天祥就像一座镜子,映出贪图荣华的自己。他本以为自己一方面为救黎民百姓,一方面又没怎么受国赵宋的恩情,因此问心无愧,因此再忽必烈面前也能坦然面对,侃侃而谈。可当他真正站在文天祥对面,依旧觉得自惭形秽。面前这人如果死了,他就会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代表汉民族一切忠贞不屈的美好品德,永世香火不断。
此时赵孟頫突然觉得,应该劝他就义,所谓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如果文天祥死了,那他就是真正的神。他突然理解了那些书生,为什么会替文天祥做生祭文,以伯夷采薇不食周粟,屈原自尽葬身汨罗江的故事来劝文天祥自尽。对这样一个人,劝他自尽比劝他活着或许更好。百般心思,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他捧起守门士卒带来的粥饭和小菜,放在文天祥面前的桌上,报上姓名:“在下赵孟頫,如今是中书省参知政事,负责起草诏书。”
文天祥一笑,也没说话,只是捧起粥喝了一口。文天祥仅仅微笑了一下,赵孟頫却觉得自己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猜想文天祥定是再嘲笑他,嘲笑他身为宋室宗亲,却做了大元的高官。他心里有鬼,所以看什么都像鬼了。
“我记得,你是大宋宗亲吧?你也是来劝我降元的?”文天祥面色平和,依旧带着笑。“你是何时被俘的?”
一句话问的赵孟頫无言以对。他终于烦躁起来,破罐子破摔地说道:
“文相公说对了,在下是大宋宗室,太祖一脉。如今大元国祚已经稳固,赵显也已经投降了。我自觉身负才华,再宋时一直没人赏识,如今却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