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瓒在安南过了十八年都没见过这么特别的船。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仔细看过去,船体大概有十五丈长,低船舷,前方有舰楼,后面伸出来一根圆木用来吊东西。上面有三面巨大的风帆。奇怪的是,这风帆看起来是用黄麻布制成的,颜色红得有些发黑,顶部有几条繁复的绳索。他又看向那两艘没建好的船,只见内里龙骨部分好多零件都是铁质的,双层船底,看起来坚固无比。
这是整个匠作局通力合作产出的结果,是向挺的造船经验,赵拱的手艺,以及小皇帝不少的奇思妙想混合在一起的结晶。比如风帆部分,就硬帆与软帆的问题几人曾经争执许久,最后出海尝试的结果是:软帆结构凭借面积优势击败了硬帆。还有那隔水密舱的问题,赵昺觉得当代宋船的隔水密舱设计极为惊艳,但最终出于内部空间大小方面的考虑,还是同意了向挺的意见,取消了隔水密舱。
这大概是当代最优秀的帆船了,放到十八世纪的大海上估计也就少几门炮罢了。一艘艘超越时代的巨舰把年轻的怀文公震惊得一塌糊涂。
赵昺得意洋洋地介绍这:“这种船,只载人的话一次能载两百多人,已经尝试了多次外海试航,最远走到吕宋。在附近海域不顶风的话,航速一个时辰差不多能走二十里地。如果只到琼州,三天两夜就能到。你觉得这船如何?“
陈国瓒只觉得口干舌燥,目瞪口呆。这样的大船,在海里打仗的话真是再厉害不过了。载满士兵接弦砍过去,哪家船上能放二百个士兵?说是海上霸主也不过分了!
“大宋皇帝陛下!这船能卖我安南几艘吗?”小陈简直就要给他跪下了。
“这是我大宋独家技艺,买回去你们仿造的话怎么办?”赵昺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说什么也不行。其实以安南人的手艺,仿造这船还是极有难度的。如此大的船,整个龙骨和船板都是拼接起来的。这样的测量技巧和工艺,根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相对准确的度量衡,以及简易的直尺c圆规,还有流水线作业等等都是赵昺带到这个时代的“金手指”。这种船去年六月就试航成功了,为了造出足够多的海船,陆秀夫把留守的民众都发动起来伐木,连十二三岁的小孩都拉上了,仍只造出了七艘。
陈国瓒受过正规的军事培训,知道这船是军国利器,有这样的船在手,几千精兵可以一次性投放到任何一处海岸,也可以随时撤走,算是南洋一带国战无敌的存在了。
他怏怏地低了头,也不说话。赵昺见他脑壳一直不开窍,赶紧提点了几句:“你问问陈晃,愿意出多少东西换这船吧!”
年轻的怀文公突然反应过来,这样的生意肯定是要太皇去做决定,根本轮不到自己来判断。随后赵昺又劝他:“你莫要操之过急,这次过来让你看见这些,纯粹是因为你我是好友。你若当我是朋友,等我出海了再给陈晃汇报可好?”
陈国瓒知道这事急不得,赵昺或许自有他的道理,但只要肯卖就已是万幸了,所以就一口应承下来。
他见宋军大舰齐全,大概只缺运粮船了。因此遣散了那些小船,只留吃水深,载量大的运粮海船即可。至于军粮,安南国内打得一片狼藉,粮食谈不上多,但陈晃看起来还挺大方的,新一茬的稻米下来就立刻给陈国瓒这边拨了一批。
赵昺派往琼州的船回来了。这几个兄弟在海上飘了十天,绕着整个琼州岛走了大半圈,才在儋州附近找了个深水港。宋朝初年的时候,海南岛上诸州并立,后来崖州等几个北部州并入琼州,又把南边的振州改名为琼州,由琼州统一掌管全岛事务,但这几个州的叫法一直流传下来了。
儋州在岛屿西边,有一块深水内港,水深且静,用来泊船比安南的下龙湾还要好一些。这几个探子就是从这里上岸的。他们跑去找到几个黎民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