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议不欢而散。
那太尉回到府中,便有宁世考及九卿府的高官前来拜访,众人纷纷称赞任无别不畏c仗义执言,必得玉帝欢心,将来高迁指日可待。那太尉任无别也是得意忘形,言道:“尔等倘若能与老夫同心同德c戮力同心,将来这除逆的功劳簿上,自然少不了众同僚之名。”百官又是一阵附和。那太尉道:“老夫刚刚接到天师密旨,愿与知己共赏。”那百官听了,纷纷跪倒,太尉端坐太师椅上,言道:“近日将有瘟部天将下界相助尔等,到时虽不能一举歼灭逆贼,到也可令其手忙脚乱c疲于应付,到时尔等须剪除妖贼余孽,便是功劳一件。”众人大喜,拍手称贺。任无别继续言道:“老夫自思,仅是此举还不足以成就功名,我等还需再暗中烧上一把火,便可令其失了百姓的信仰,绝了他的后路,到时再除贼平叛,便如瓮中捉鳖一般。”众人又是一番吹捧。
任无别道:“廷尉解康式,命你密调一万天兵封锁恒元宫,待老夫令下,便要冲进深宫,尽数剿杀;殿前司秦孙栋密令三千天兵埋伏在冲幽洞四周,只待恒元宫火起,便要剿杀危朱雀c成白虎等叛逆;京兆尹韩威,尔率本部人马,封锁凤鸣山,阻挡一切地仙精怪,不可放过一人;郎中令谢厉c路达,各率一千天兵,分别前往洞天祠c生义祠,伺机而动,剿杀余孽。其余众卿,各遣家将兵丁,藏于府中,只要恒元宫火起,悉数杀出,定要令那李妖无路可循。”郎中令任光继言道:“父亲大人,这李妖神通广大,恐我辈是非敌手?”任无别道:“大家莫怕,这李成道此时一无利器在手,二无余孽壮威,况且到时天庭必然遣下四大元帅前来收伏,我等只需拼死向前,便是头功一件。”众人纷纷称是。
只怪那三公行事不密,此中言论早已被成道知悉。想那成道深知广闻之利,当初返天逃亡之时,天下竟无存身之处,不过是因为天上有千里眼c顺风耳时时窥视,地上有无数土地山神及各路神仙精怪泄漏行踪,因此在平复刘隽之后,便对各立誓谋反之人发去密信,摘引盟书中些许要害文字,只道是赞其义举,必不声张。但须为我所用,但凡天庭有何动作,必要同声传气,方可保大事可成,众神官也可长相富贵。想那谋反之人,必是高官显爵,但凡大事,必是知晓,因此成道对天庭举动也多有洞察。这三公狂妄,只道是满山皆是心腹,因此毫不避嫌,却不想那灰仙c黄仙极力巴结,早已成为任无别c宁世考的眼中红人,招为心腹,却不想那二人背地里早得了成道的厚禄c密旨,因此三公之事,成道毫无遗漏。此事甚是机密,就连应天c奉义都不知晓,但凡事瞒不过元光神,只不过成道拉拢元光神,那元光神亦是深知,成道做事机密,当若有所泄露,自己定难逃嫌疑,因此也就装聋作哑,不赶趟这趟浑水。
成道早已掌握任无别的罪状,心想再要激一激他,令其更加狂妄,到时必然自封退路,便好刑之有名。却不想这一日突然接到密报,称瘟部有一郎官,唤作李野,率着本部兵丁谋反,已返下界来。成道心想,鸮精之乱刚刚收伏,恐尚有精怪潜入民间,此时瘟部偏偏哗变,岂不又是劫难?如果叛兵聚集精怪余众,人间恐怕又会遭受无妄之灾。此事不过是天庭作祟,意欲令凤鸣山天兵趁火打劫而已。不过自己手中兵寡将微,必然不能对抗天兵数万之巨,也只得集中兵力,先发制人。思虑中,听得黄门官并报正世神觐见,成道宣入。
正世神施礼言道:“帝君,方才得到探报,瘟神帐下兵将哗变,已被天庭下旨镇压,但叛兵怒冲法礼司,已夺了法器,逃出天宫,眼下不知去向。”成道听闻,言道:“此事孤已知之,却是不知因何而起?”正世神言道:“还未探知,臣已命人再探。只是微臣越觉此事蹊跷,想那瘟部不过是天庭一小小职部,负责对人间播撒瘟病,借以惩戒无道昏君,这等小神有何法力逃出天宫?况且即使逃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