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十七《脉要精微论》。
本篇幅超长。单单就这一篇的内容来引申,足够可以写本书。说挑重点,不说每句都很重要,但缺失了上下关联,看上去便不完整。
本篇涉及的内容多,实用性强,有些内容也更生活化,本篇是第一次阐述梦境与阴阳五脏的关联,不仅是《内经》中有,《庄子》里边有关梦境的描述更戏剧化,叙述方式和《内经》中是不同的。
前边提到更生活化的阐述反倒在中间甚至后头,本篇开始便把脉象和饮食等因素结合起来了,形容词多,描述的语句多。看篇名《脉要精微论》,重点在“精微”,现代来理解也就是精细微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花在本篇的时间会稍微长点,当然本篇的内容,看上去也更耐看,因为和自身联系得更贴合,也就是比经络气脉那些相对更容易理解。
遵循其本,就尽量从书中的原文去读,但忌刻板地对号入座。
原文: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急c下盛则气胀c代则气衰c细则气少c涩则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解释:黄帝就开始问诊断诊脉之法了,重点在岐伯的回答。岐伯回答的第一句:“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早晨空腹的状态是诊脉的最佳时机,呵呵,这不现在西医的体检,抽血检验尿检什么也是早晨空腹,从这点上来说,古中医也如此,区别在于不抽血,而是诊脉。为何是要早晨空腹,文中说了原因,“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早晨人刚从睡眠中醒来,机体处于一种相对比较平静的状态,没有明显的运动,这个时候的脉象是比较真实客观反映人们身体状态的。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切脉是个技术活,察五色观五脏六腑呢,也是个精细活,只不过不用仪器察,所以这对大夫来讲要求不低。
“夫脉者血之府也”这一句,点明了脉的重要性,西医也有把脉,测心率测血压。这个直接影响到“血”,血状态的好坏自然影响到全身,所以“脉者血之府也”,血是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呢,西医就是动静脉,中医就是各种脉,实际上还有“气”的运输,加了个经络,穴位是什么呢,就类似三通管和结点中转站,印度藏医也有脉,叫法和内容不一样,他们称为“轮脉”,的藏医体系最初来源于印度,后来发展成自己独特的藏传医学,同属东方特有的医学体系,虽然瑜伽盛行全球,西方对瑜伽的理解显然是不如印度那么透彻的。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c下盛则气胀c代则气衰c细则气少c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此句,就是形容脉的一些语言描述,说了这么久,这个把脉是把什么脉呢,显然是把动脉,静脉是没有“浑浑革至如涌泉,绵绵其去如弦绝死”这类描述的,所以常见的影视剧里边,医生通常问诊时把手腕,那个地方就叫寸口脉,有些病人急症呼吸困难,也有的医生把颈动脉。所以文中的“长c短c数c大c代c细c涩”均是用来形容这个脉搏的,一个脉搏有这么多形容,从西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