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6c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南方和中央的描述各不相同,“南方者,天地所长养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南方民众的肤色为“赤色”,所以肤色为黑色的只有黑人,赤色的,是形容两广及东南亚一带的民众的肤色。

    中央呢,“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痿厥寒热,即是痿症c厥症c湿症和寒热等症。“按蹻”就是按摩,也可理解为现代的推拿。“其民食杂而不劳”这句是否意味着民风懒散?也可这么理解,“不劳”就是劳动少。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这句话是结尾,各有不同,各得其所。

    综合结论:没有完全的标准,比如人的肤色差异,北方寒冷,皮肤普遍偏白,但也有皮肤黑的,南方湿热,皮肤颜色偏深但也有白的,文中说的是普遍原则,最终的目的是强调不同地域不同生长环境下,不同生活习性对人的影响,这是共同存在的,因人而异,尊重个体差异,适合你的方法未必适合别人,但又存在共性,比如受了风寒,就按治风寒的方法来治,一般情况下通行,但是用药用量依旧有差异。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这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存在。

    十三:《黄帝内经》之《移精变气论》

    紧接着的十三篇,是紧接着上篇的,本篇开始,就陆续在解剖一些事情了,看篇名,是不是觉得挺玄乎呢,暂且不谈,本篇又提到了上古,中古,当今时期的几种方式,这是历史断层以来比较早的记载,前边提到了“上帝”解释为“上古时期的帝王”,非上帝耶和华,以后不提了,来仔细看看完整的全文,原文可真得仔细看哦,不要错过了,哈哈。

    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