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总共有六篇,摘录最后一篇。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
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c理国c理家,可也!
最后一篇个人认为是全文的精华。
若是翻译成白话,若不是糟蹋,也是白搭。
涉及的内容,既包含道家思想,也有医学(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更重要是结合了当时国情和个人实际,在应用上说得更加详细。
黄石公《素书》最后结尾的一句话,有重点先后顺序。
理身,理国,理家。
和《礼记·大学》“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另一简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比来看,《素书》里“国”与“家”的顺序与其相反,听上去似乎也少了点霸气。
其实不用太过纠缠。
身在乱世,国不存家亦亡;身在治世,家齐国亦平。
关于古典书籍的顺序,未必按年代次序。
想到哪,说到哪。
但都有关联。
接下来谈谈另一本典籍《阴符经》。
《阴符经》有另一全名《黄帝阴符经》,原因之一是默认为此书为黄帝撰写,但也有人认为作者另有他人,只是冠以“黄帝”之名。说法既可参考《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成书者远不止一人,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当然作者也未必是黄帝,但不管作者是谁,书中的内容总归是传了下来。
先来看看黄帝,黄帝所生活的年代,据网络资讯记载,公元前2700—2800的年份,距现代5000年不到。大部分遗留下来的经典古书籍,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个闪光的年代。春秋战国距现代2700一2800年,古书得以流传,不管是口口相传还是别的,总归是靠手来记载,除非特定标明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