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煦的第一次“外事活动”就这么有惊无险地顺利结束了,但这次觐见所产生的影响却刚刚开始,这些影响有好有坏,将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步显现出来。

    总体来说,赵煦在这次“外事活动”中的表现之好,远超大臣的预计。赵煦既展示出了他作为大宋君主所应具备的尊严,也适度地向朝臣表明了自己对西夏的态度,与此同时,还很清晰地表现了自己知进退c明事理的一面。

    最后一点很重要,赵煦在回复西夏使臣时不忘点明自己年纪尚轻c尚未亲政的现实处境。其实这是他特意说给大臣和太皇太后听的,赵煦在尽力地向他们表明一点:那就是现在的自己并没有和太皇太后争权的意图。至于她信不信,就不是赵煦所能控制的了。

    赵煦在接见西夏使臣时的表现无疑有助于提升他在大臣心中的地位,改变他在大部分朝臣心中留有的“乖宝宝”形象。现在赵煦的身份不同了,不再需要向外界传递自己“人畜无害”的形象。

    作为一个皇帝,赵煦所需要做的是逐步招揽人才c收取士人之心,培养自己的行政班底,而他在当太子前后给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所以赵煦需要改变,这种改变从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

    这一点太皇太后多多少少也已经感受到了,所以她才会在对西夏议和一事上如此看重赵煦的想法。甚至不惜暂停议和,也要想办法先说服赵煦,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成功而已。

    已经经历过三位皇帝的太皇太后比谁都清楚,皇帝这个身份的“加持”能让一个人的心性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点在丈夫英宗和儿子神宗身上已经验证过了,相信孙子赵煦也不会例外。

    所以当太皇太后听到内侍转述的赵煦给西夏使臣的回复时,她的神情相当平静,还当场夸赞了赵煦一番。

    但实际上太皇太后的心情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她的确欣慰于赵煦的表现,因为这至少证明了她当初选择赵煦继承皇位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她内心又隐隐约约地开始有些担心:皇帝聪慧固然是件好事,但等他再长大一些会不会要求提前亲政,甚至亲政以后又会不会走上儿子神宗的老路。

    在太皇太后看来,儿子神宗当然算不上是一位好皇帝,丈夫英宗做皇帝的时间既短,表现也很一般,只有仁宗才是她心中明君的“模版”。所以她一直是以仁宗的标准去衡量赵煦的表现。

    虽然赵煦在紫宸殿中自我点明的那番话的确说得很漂亮,但并未完全打消太皇太后心中的那点担心。深思熟虑之后,高老太太决定先静观其变一段时间,继续“听其言,观其行”。

    这对赵煦是有利的,因为他在一天天长大,而太皇太后在一天天变老。也许等到太皇太后真正认清赵煦的那一天,就算那时候她再想有所动作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在原先的历史上,司马光执政后,宋朝将米脂c浮图c葭芦c安疆四寨“赐还”给西夏,以换取和议的达成。但现在由于赵煦的影响,“赐还”国土这件事肯定是没影了。

    而且即便在原先的历史中,宋朝归还了这些土地,西夏也没见得有多安生,还是一直侵扰大宋。所谓的和议根本没有发挥多大的效用。所以赵煦根本不担心如果和西夏的和议最终没有达成,会给大宋带来多大的影响。同时这可以算是赵煦穿越到大宋后,第一次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原先的历史,并且获得了成功。

    现在的赵煦除了定期点卯似的上朝听政,做“橡皮图章”;每日到资善堂听苏轼讲授孔孟之道,还有就是每十天一次和文彦博进行“战略推演”外,剩下的时间,赵煦都放在思考上。

    他思考的范围很广,比如赵煦会考虑等他亲政后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而又不引起太大的反弹;再比如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