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张黑子要带着三个人,还是带着三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技术指导人员,在这高寒之地过着苦行僧的日子。他深深地知道,创业的艰难困苦。创业之初是异常艰辛,他也曾经创业,那是贷款购车,开着车带着媳妇儿,满世界跑,车轮行走在平原大道上,也跑在山区的道路上,经历着风风雨雨。如今,要走在崇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考察创立养猪c养羊c养牛c养鸡的基地。
初秋的天气在房县县城还相当炎热。向南走,山道越来越高;气温,明显变低,在低处还穿一件衬衫。但是,走到半山腰里,就要加一件外套。半山腰里的许多树木开始在秋风里发红,尤其是在岩壁上的一种灌木叶,显得似火焰一般,在万绿丛中点点红,又经秋风一扫,像火苗一样,在绿海上飘忽。张黑子带着三个年轻人,横穿一面山坡,跨过一道溪流。羊肠小道的尽头就出现一户人家,在竹林和树木的掩映中,露出土坯墙屋瓦的一角。
“汪,汪汪。”忽然传来一阵狗叫声。狗的嗅觉灵敏,早已闻到山坡的树林里,有人的气味和声音,它向主人发出警报声。
一位老奶奶站在门前场地的边儿上,一边拦住大黄狗,一边向小道的来路张望。她知道,只要是狗叫声,就是有客人的到来,不是亲戚,就是过路的小商小贩。在偏僻的乡村,尤其是山区单家独户,一年四季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只是家里有人过生日,亲戚乡邻来放一挂鞭,凑一下热闹。平常的时候,就是零星的进山收购土特产的小商人,来串户,收购香菌c木耳之类的土特产品。
张黑子在竹林里捡上一根枯竹棍,他让三个年轻人,也每人拿上一根竹棍,说:“大山里的狗凶恶,防身。但是,所有的狗子怕棍子。”他手里拿着竹棍,一边走一边抽打着小道边的树木林子,壮壮胆。
大黄狗看到张黑子一行四人走来,更加疯狂地咆哮跳跃。“狗子不咬人。”老奶奶看到张黑子手摇竹棍,后面还跟有三个小后生,个个手持竹棍。她害怕他们伤害了她家的大黄狗,她一边拦着大黄狗,对他们说,“咬,咬什么,来的都是客。”一边让张黑子到屋里坐,“别怕,狗子叫唤得吓人,不咬人。你们别怕,只要坐下来了,大黄狗就不咬人。”
张黑子就坐到屋子里去,三个年轻人也把竹棍靠在墙上坐下来,大黄狗就不叫唤咬人,还在每个人跟前闻闻。它要记住每个人的气味儿,下次再来的时候就认为是熟人,不再狂叫。
“你们是怎么走到这里来?你们是来收购香菌c木耳吗?”老奶奶给他们倒上茶水,问道,“我们家还有晒干的香菌c木耳,你们收多少钱一斤呢?”
张黑子接过老人家的茶水笑道:“我们不收土特产品,我们一不收香菌,二不要木耳。”
“听口音,你不是近跟前的人?”老奶奶仔细打量一下张黑子,又问道,“是什么地方人呢?到我们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来,有何贵干?”
“看看你们养猪c养牛c养羊的情况。”张黑子单刀直入,“我们主要是,了解一下这些地方能否发展养殖业。”
“你们是县政府来的人,还是市政府来的人?”老奶奶猜测说,“我们这些穷地方,家家户户都养了几条牛,也养有几头猪,还养有几十只鸡子,在山坡上放养的有十几只羊子。我家老头子就在山上放羊,他听到狗叫,也能看到你们这些人到来,不一会儿就从山坡上下来。”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只听到外面一个老人的声音传来。他一面在赶鸡子一面在说:“这些死鸡子啄香菇,把菌子啄烂了,没有一个好卖相,卖不出钱来。”
张黑子赶忙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他看到一位老汉,头缠毛巾,手拿一根长长的烟袋杆儿,还在驱赶晒场上的鸡子。他笑道:“老人家,你在山坡上放羊,放了多少只羊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