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报国锄奸,怎不好笑。

    桓帝无子,若是这二人真的忠于汉室,应当于宗室之中,择选年富力强之人,继任大统,却反而奉迎年幼的自己为帝,还不是京都朝廷各方势力为维护己方利益,进而相互妥协的结果。当初,若真是让窦武一党灭了宦官,那自己这辈子也只能做个傀儡,任由其等为所欲为,别说亲政问事,就连性命也是难保。

    灵帝看了看满殿文武,暗忖这些大臣,还真以为自己蠢笨愚昧,真把自己当做傻子,自己就是要另立国学馆,给鸿都文士封官许愿,只要鸿都文士忠于天子,其他诸事,自己皆不在乎。

    “朕意已决,不必在言”,蔡邕说个不停,甚至叩请撤销鸿都文馆,灵帝顿时恼怒,不愿再和蔡邕纠缠,但也不想治罪蔡邕,索性摆手打断蔡邕,退朝而去。

    乐松等人见灵帝诏令已下,再难更改,自是说不出的得意,而蔡邕的陈奏之中,曾提及太学一词,也是引得宦官一党大为不满。

    不出三日,灵帝在宦官怂恿下,又是下诏,令鸿都文馆大肆招募生员,与太学c东观两处学馆不得往来。除此之外,也不知灵帝究竟是何缘由,自行规定鸿都文馆授艺内容,满朝文武无不为之震惊。

    这话怎讲,原来鸿都文馆与太学c东观两处殊为不同,相较之下,除却三处共同供奉孔子等大贤之外,所教授内容却是南辕北辙。凡是太学所教学术,鸿都文馆皆是不教,而太学所不教的,鸿都文馆俱全力相授。因而,鸿都文馆所教学术,并非四书五经之说,而是词赋书画c妙曲新歌这类清闲技艺,好似处处与太学唱起对台戏。

    灵帝这一出,立马惹得轩然大波,众所周知,太学讲究正大光明c修身治国,而鸿都文馆所教技艺皆是不入流的小道,加之鸿都文士与宦官来往密切,所以当时那些自比正人君子的士大夫,对鸿都文士极为不齿,非议不断,皆耻于与鸿都文士为伍。

    纵是如此,然鸿都文馆深得灵帝信赖,又有宦官在后撑腰,馆中生员皆可出仕为官,趋之若鹜者,比比皆是,倒也兴盛一时,生员繁多,最多时甚至有数千人。

    同年冬,鸿都文馆一事方定,灵帝自以为天下安定c朝堂稳固,索性安心享乐,日夜沉迷于酒色,鲜问政事。这才不过十余日,灵帝刚要尽情享受一番君王之乐,哪知烦扰又至,弄得灵帝整日烦闷不已。

    这日,灵帝正于殿中长吁短叹之际,忽闻大司农樊陵匆匆应召而来,樊陵方要叩首行礼,灵帝随意摆摆手,免去樊陵叩拜。樊陵不仅不喜,反而眉头紧锁,忧色更甚,灵帝转而问道:“樊陵,朕自继位至今,从未见过国库有充盈之时,究竟是何缘故?”

    “启禀陛下,皆因天灾人祸所致”,樊陵回道:“当初羌人作乱,朝廷连年征伐,所耗资财,不下三百亿钱,相当于朝廷七十年积蓄,讨平羌人已将国库消耗殆尽。”

    “可是,朕继位之初,羌人已被段颎平定,至今已有十余年,为何国库还是这般空虚?就连宫中开支都捉襟见肘,纵观历代天子,哪有像朕这般困顿的?”灵帝百般不解,自己亲政以来,纵然有所享乐,但也绝非纸醉金迷c极尽奢华,所需开销用度,并不比历代天子奢侈铺张,况且宫中开支本就惊人,为何到了自己,就如此令人惆怅。

    樊陵怎会不知晓,朝臣c士人大多将国库空虚之事,归咎于灵帝奢侈豪华,然而这些人所不知的是,数百年以来,宫中生活早就极尽奢靡,哪朝天子的用度不惊人,这也是自古就有,或许桓帝和灵帝私下在宫中生活有些荒唐,但国库空虚的根源绝非宫中开支。

    “近年灾祸频繁,或有水涝,或是大旱,又或是蝗虫肆掠,以致田地荒芜,百姓疲敝,国势越发衰颓”,樊陵实言奏道:“怎奈边疆夷族屡屡生祸,内郡暴民时常作乱,内外不稳,战事此起彼伏,朝廷为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