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处扎营安寨的地方,就是义军所谓的一处大本营:地处长江北岸c大别山南端的望九山。这里驻扎着十来个旅部,其实人数原本可以建师甚至军,但因为大部分旅都是临时停驻于此,因此只由以吴量子为旅帅的旅来为负责主体。此地东出皖苏,西通鄂蜀,南达桂粤,北视中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山腰的望九庐,依托于群山怀抱之中。已是深秋初冬时节,虽然霜降带来晨昏的寒冷,但总会有一个猛烈而喜人的太阳,满山的红黄树叶,象沙场秋点兵飘扬的彩色旗帜。在此极目远眺,更使人英雄气概油然而生,有寥廓天地,铜琵铁板,唱大江东去之豪情。
嵇中宵站在庐前,望着一群南归的大雁隐入天际。
他想起父亲,他的霜降一定也是得益于天地自然的启示。
多少人象父亲一样,不惜一切,成就盖世武功。
正情思飞扬,侍卫送上一摞厚厚的账本。
他现在是这个大本营的副旅帅。有二个侍卫,就是他在日边来客栈时,拔刀相助救下的那两个裹头巾的人,现在才知道他们的姓名,一个叫常密云,一个叫魏不雨。嵇中宵叫他们想办法弄来旅部的账目统计本,二人倒很机灵,神不知鬼不觉,一个晚上就全部弄出来了。
果然,正如阮方所言,账本上清楚显示,义军完全成为某些势力大肆中饱私囊,谋取巨大私利的利用工具。每一次清点统计的战绩战果中,巨量的黄金和白银,甚至房屋地契,文物字画,尤其缴获的大量鸦片,除去置购各种军备军需军用物资所用,剩下的都不知所终。
嵇中宵当即修书一封,派魏不雨送往所属上级师部,直言长此以往,将会使义军在百姓眼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得到的回复是,不日大军将有出兵战事,在这种战事正酣的紧要关头,不宜将财务问题作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嵇中宵被这种回复生生的泼了一瓢凉水,却依然不懈怠,再次修书,派魏不雨直接送往天京所属封王府邸。却不但见不到封王和封王近侍,书信也如石沉大海,没了音讯。
看来这一条路是走不通了,得另寻良策。而阮方清除七煞的计划,也因为七煞拒绝出兵远征而找不到机会,只得暂时放下,等待时机。
望九山一派平静。
一
这天巡视了各个兵营后,嵇中宵和旅内各卒的卒长c参将参领,在旅帅的营帐内聚会,商议加强训练c整军肃纪等事宜。忽有探子闯入帐内禀报:五天后,以曾氏训练的八万湘军水师,将渡过长江,兵分三路,围剿驻扎在望九山一带的义军。
情况紧急,大家当即议论纷纷,争论不断。以阮方等参领为主的一方,主张积极应战,在敌贼还没有在此岸立足之际发起攻击,获得战略主动。而以七煞为势力的一方,则消极应战,认为敌强我弱,以保存实力为主,主张加强防御,坚守这个战略重地。
双方僵持不下,大家把目光都落到了嵇中宵这个副帅身上。他一直没有出声,静静地倾听着,见大家都把他的意见当成关键,于是站起来说:“我听了大家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我倾向于······”,喝了一口水,才接着说:
“我倾向于积极的防御。”以七煞为一派的人,乍一听,觉得很顺耳,好像都来劲了。继续听着嵇中宵说道:“但是这积极的防御,我的主张具体就是,以本旅本营各卒的卒长为首,加紧修建加固防御工事,提高警戒,储备充足的战略物资,把望九山打造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
听到这里,不少的赞成声响了起来。
“而以阮方为代表c主张应战的各位参领,将各人派往在望九山一带驻扎的兄弟旅中,鼓动并带领他们跳出这片营区,在战略要点隐蔽驻扎。一旦敌贼攻击望九山,立即反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