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是在人间留下一个优良传统,这也是可喜的。

    4c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孔子的解释,是就“否”的结果来讲的。他仿佛在说,“好比庄稼在一步一步否的过程中,最后棵子就要倒了,能长久吗”?其他事物也是这样,代代相传是个规律。

    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塞必然转为通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否极泰来”。占得此爻者,大有苦尽甘来之象。

    没有先前的闭塞之苦,又哪有后来的“倾否”之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这是告诉人们,闭塞到了极点必然要发生倾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一种局面不会长久持续不发生变化的!这是嘉勉人们在困境要坚持奋斗,争取最终的胜利。有道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至此,小人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倾否”。倾否便是将否倒过来,否卦倒过来,正好又回到了泰卦,所以这一句爻辞与泰卦的上六相对应,这里是否极泰来的意思;泰卦的上六则是讲泰极否来的意思。否泰的变化充满了辩证推理,是以运动的观点看问题,这正是《易》的主旨。

    否卦卦辞告诉人们处于这种时期应当隐藏,而爻辞则是告诉人们怎样隐藏真意而用行动驱除小人的势力。其中需要审时度势,又需要机智与勇气,能够懂得否泰的道理,将会使人受益匪浅。

    爻辞故事;张良行刺秦始皇后因长相如妇人逃过搜捕从此之后学会隐忍

    对历史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爱c憎恶c臧否。这无可厚非。但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这样才有助于后人从中汲取正面经验,总结反面教训,少走弯路,这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张良c萧何c韩信被后世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对汉王朝建立立有不世之功。张良谋划战略于军帐之中。手不执刃却能于无形中战胜敌人。之所以能够这样,张良靠的不是名声和勇武,靠的是他处理事情时事无论巨细,一概认真对待,追求细节,“成败决定于细节”是也。

    汉高祖刘邦评价张良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司马迁对张良评价为:“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血气方刚愣头青

    后人看到的张良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完人形象的化身。细观史册,却不是这么回事。

    据《史记》c《汉书》等史籍记载,张良先世为战国时韩国贵族,他的祖父c父亲曾相韩五代。秦灭韩后,张良一家三百余口被杀,张良怀着反秦复韩的雄心。悉散家财,访求刺客。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出巡至博浪沙时,张良结交刺客椎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秦始皇大难不死,“令天下大索十日”。张良不得不隐姓埋名,逃匿于下邳。躲避风声。张良之所以能够从容逃脱,得益于他的相貌。秦始皇和他的卫兵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胆敢前来行刺他的勇士。居然“状貌如妇人好女”。

    对这段史实,东坡先生在《留侯论》表达了他对张良的很大看法: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c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这段话是说: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统一天下最强盛的时候,秦王政用刀锯c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些待在家里也被平白无故的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c夏育那样的勇士,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