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就不存在以《彖》c《象》连经的问题。

    郑玄以《彖》c《象》连经,是把传文附在一卦之后,六十四卦,全是这样。在今本中,只有乾卦还保存这种格式。其余各卦,解释爻辞的象辞,各附在当爻之下。这一调整,始于王弼。据孔颖达说:“夫子所作象辞,元在六爻经辞之后及至辅嗣之意,以为象者本释经文,宜相附近,其义易了,故分爻之象辞,各附其当爻下。”(坤卦初六象曰疏)

    关于画卦c重卦c卦辞c爻辞和《十翼》的作者问题,历来说法不一,要之不离隐语。我们从隐语的角度来研究,以伏羲画卦(八卦)c神农重卦(六十四卦)c文王系辞(卦辞c爻辞)和孔子作《十翼》为是。有关的资料如下:

    《三国志?魏志》:《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

    《史记?日者传》:“司马季主曰‘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孔颖达《八论》:“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

    《易》历三圣,只谓此也。”

    伏羲或包犠即潜龙之意,指地下的太阳,神农指地,地能生物,故是神农。文王指日光照射月球所生月光。坤卦六五:“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六五为月望,文在其中,即文王居于羑里。羑字从羊从久,羑里为月亮的隐语。伏羲为阳,神农为阴,文王为五行。五行表现阴阳,故系辞者为文王。孔子为深明于阴阳五行之道的圣人,他和弟子讨论卦c爻辞的语录,以及其后儒家门徒对于《易》义的著作,合并成为《十翼》。《十翼》作者之名,儒家自非推尊孔子不可。大抵先秦著作,所传其作者之名,多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必须以隐语视之。在今天,若如欧阳修作《易童子问》辩论《十翼》非孔子作,便是枉费精神。总之,《周易》是阴阳五行思想的书,画卦,重卦,系辞,释辞,其作者巳不可知,于是归之于伏羲c神农c文王c孔子。虽无其事,却有其理。绝非无稽之谈,不可视同龟毛兔角。

    《十翼》对于经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近来舍传言经之说,十分流行。提倡这种方法的,可以高亨为代表。其《周易大传今注》自序中说:

    《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这两部书,应当以经观经,以传观传。解经则从筮书的角度,考定经文的原意,不拘牵于传的说释,不迷惑于传为经所涂的粉墨脸谱。这样才能窥见经的真相。解传则从哲学书的角度,寻求传文的本旨,探索传对经的理解,并看它那一点与经意相合,那一点与经意不合,那一点是经意所有,那一点是经意所无。这样才能明确传的意蕴。而自汉以后,两千佘年,注释《周易》的人约有千家,都是熔经传于一炉,依传说经,牵经就传。传解经而正确,注家也就正确了,传解经而错误,注家也就错误了,不能尽得经的原意,而且失去传的本旨。

    高氏以训诂解释《易经》著称。他似乎没有察觉经用隐语,传也以隐语解经,专以训诂解经,势必难于奏效。乾嘉的训诂学只能求言内之意,而《周易》经传意在言外,未可拘泥于点画。黑夜行路,须有明灯指引。《易传》就是读《易经》的一盏明灯。传意与经,无不吻合。未见其同,必须诉之于悟性,以求了解传意。然后就会发现《易传》文字,着墨不多,却有画龙点睛之妙。我过去也曾经不相信《易传》,就是受了舍传解经的影响。

    《说卦传》告诉我们《易经》使用隐语,其要点如下:

    1谜底是一个,而谜面可以多个。《系辞传》说:“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乾”是谜面,《说卦传》说:“乾为天,为園,为君,为父,为玉,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天c阛c君c父等都是同乾相似的谜面。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