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由几个部分组成?《易传》为什么叫“十翼”?
《易经》包括了经文和《易传》两个部分,其中经文由卦c爻c卦名c卦辞c爻辞等几个部分所组成。
《易传》为什么叫“十翼”?《易传》是解释《易经》经文的,是经文的进一步阐析和发挥。它内含七篇十个部分,彼此互相呼应连贯,犹如给深奥的《易经》插上翅膀,令其展翅髙飞一样,所以被人美称为“十翼”。它们分别是:1《文言》,2《彖传上》,3《彖传下》,4《大象传》,5《小象传》,6《系辞传上》,7《系辞传下》,8《说卦传》,9《序卦传》,10《杂卦传》等。因此,“十翼”是由七篇《易传》组成的,只是《彖传》c《系辞传》c《象传》一分为二后才成为十个部分的。
系辞》说,远古包犧氏(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他仰头观望星象,俯首观察大地,从鸟兽的花纹,生活的环境,身边的各种事物,外界的诸多物象中受到启发,创作出“八卦”的图形,用它来通向神明的易德,模仿万物的种种情状。以后神农氏c黄帝c尧c舜等相继作了帝王后,也从各卦尤其是乾坤两卦中得到了丰富启示,他们代代相传,通晓历史制度的变化而对《易经》加以改进,使人民适宜它,从而使天下得到很好的治理。
《易经》与历史有联系吗?《易经》可作为历史哲学来读,它与中国早期历史有密切的关系。除了前面所说的各卦与人类劳作c制度的关系外,它还曲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正如易家所说:《易》书的兴起,正当殷朝德衰的末世,周朝盛德光大而崛起的时期。它描述的是当时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事情,所以它的《卦辞》具有危机感。它反映了深刻的历史规律和历史教训,明白它的道理,能使危险者平复忧患,使改变易德者倾覆。易理之道十分广大,对事物的发展自始至终保持警惧忧患心态,显示出历史演变之道。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百科全书c文化之源?;
经文化系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文字可考的就已有约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百家学说的思想宝库。而与西方的两千多年的圣经文化系统比较,东方的易经文化系统,显然要悠久而绵厚得多。可以说,源远流长丰厚华美的中华文化,其最初源头正是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易经》。
《易经》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既有天道规律c地道法则,也有人道准则。经数千年来的大圣先贤们的精研阐述,易经文化今天已经成为内涵丰厚,精思善辨,包含东方哲学c政治学c经济学c法学c美学c军事学c伦理学c修辞学c人才学c决策学c管理学c旅游学c中医学c植物学c养生学c有机建筑学(风水学)c武术学c气功学等在内的大文化系统,发展起以易理派c象数派为代表,分化成科学派c气学派c心学派c理学派乃至于奇门遁甲等众多的学派和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思维方式c道德心理和风俗习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易经中的易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易”通“翼”,“易”就是飞鸟的双翼。有人说“易”通“蜴”,“易”就是像变色蜥蜴一样善变。其实,“易”的意思有三个。一是“变易”。“易”的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月”字,以日月升落c阴阳交合表现宇宙和人世的无穷变化,这就是“易变”c“变易”。二是“不易”,即万物的“变易”,“易道”的规律,本身是永恒不变的。三是“简易”,易变的道理并不复杂,而是简易明白的。如万物的阴阳对立,乾坤的刚健柔顺等,将这一道理和规律运用于各个领域,就向人显示了“简易”c“易简”的存在。
易经》是一本书吗?其实准确的说,易经不只是一本。据《周礼》记载,《易经》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