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中国的史前文化遗产中,最神奇的,就是一幅八卦图。图中那用简单演绎出的深奥,至今,都令人亦惊亦奇;至今,仍引人探索不已。

    说八卦神奇,是因为这幅只用两种普通线段组成的脚图竟是泱泱中华的文明基石,由它的哲理和演绎孕育出的《周易》,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宝典。清人杭辛斋在《易学笔谈》中说:“世界之有史,莫古于中国,而中国之书,又莫古于《易》。”可见《周易》是中华文明以至于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作。《周易》的思想精髓虽历数千年的狂风韃雨却始终可与人类文明争奇斗艳,这一点,不管人们相信还是不相信,都是亊实。

    《周易》的这种能“与时偕行”的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人都以极大的兴趣研究筘中华这部古老的宝典。但是,要研究《周易》就不能不研究八卦,因为八卦是《周易》得以生发的土壤,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实,《周易》正是我们的祖先对八卦精心研究和开拓的思想文化产物,因此,《周易》的一切思想只有到八卦中才能找到根基,只有依据八卦才能道得明白。《周易》和八卦已经融为一体,它们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英才的智恝和心血,成就了一个民族的文明之根。这一点东汉史学家班阂说得极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指出一部《周易》是经由远古时的伏義_卦c中古时的周文王重卦著《易经》和近古时的孔子著《易传》共同铸成的。班固的话全面而精练地道出了《周易》与八卦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也道出了《周易》之所以颠扑不破c博大精深的缘由,因为它来得太艰辛c太沉稳——三古圣人的智慧结晶。

    周易八卦理论中的精神修养与理想人格是哲学家为人生设计的奋斗目标,精神修养是哲学家为实现一定的人生目标提供的方法c道路。修养是必要的。只有通过修养才能提髙认识,造就品德,完善人格。不同哲学所讲的修养方法是不同的。中国哲学的修养方法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总的说鼓吹个人主义的独立人格,方法是怎样为己;中国哲学总的说提倡非个人主义的独立人格,方法是怎样修己。中国哲学各派的修养方法也不一样。儒道两家差别极大。这个差别老子讲的最为明晰,《老子》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是儒家的修养道路,主张人要通过学习日新其德,不断进步。“为学”是积极的,正面的。“为道”是道家的修养道路,主张人要通过对道的追求日损其德,损之又损,达到忘仁义礼乐,去肢体聪明的效果,最后使人成为超现实,超道德,互不相干,因而也是抽象的自然人。这“为道”的修养道路是消极的,负面的,实质也是利己的。

    《周易》属于儒家哲学,与孔子思想一致,它的修养方法当然是《老子》讲的“为学”的一类。后世儒家学派提出的修养方法《周易》在主要之点上已经具备,只是未达到那样的系统化,理论化。

    在讨论《周易》关于人的精神修养问题之前,我以为有必要把《周易》修养方法的特点约略描述一下,然后再进人实质性的论述。

    我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译本,冯先生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头两种境界是自然的,无须人为修养,后两种是人的精神创造结果。我想,境界必有一定的高度,须是在乔木;若完全在幽谷,何言境界!自然境界算不上什么境界。至于功利境界,冯先生说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为。我认为,功利境界是自然的,也是人为修养的,而且主要是人为修养的。依冯先生说,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现代西方某些哲学流派不就是在培养这种利己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功利境界的人吗!所以我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