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注意同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不可轻念破坏它,更不应与之敌对。

    展望未来,我们对人类的前途应抱历史乐观态度,坚信21世纪必有大智大勇者出,“顺乎天而应乎人”,力挽狂澜,引人类至自由幸福的新天地。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相互补充,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科学的强大威力,“解铃还是系铃人”,人类自身造成的种种难题,终将被人类自行解决。一个“天下和平”c“崇德广业”c人己和谐的新世界,迟早会展现出来;一个空气清新c水源洁净c山川秀丽的生态环境,终究会在人间呈现。21世纪,将是以儒学和《周易》思想为特色的东方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定能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自强c善世——《周易》的处世之道

    当今世界,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拜金主义甚嚣尘上,个人同社会处于紧张状态。封建主义极端压抑个性,抹煞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极端推崇个人,轻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周易》思想排除两个极端,既肯定人的独立人格,又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主张建立人己和谐的理想社会。

    天生万物人为贵。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周易》强调这种独立性说:“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实乃阐扬《周易古经》早已提倡的思想,“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孔子也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宁肯洁身自好,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周易》说:“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教导世人:“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完美自己的人格。随时“反身修省”c“自昭明德”。时刻警醒自己“非礼弗履”,决不做危害社会c国家的事。面临危急关头,发扬“致命遂志”精神,坚韧奋发,不惜牺牲性命以实现崇高志愿。即孔子所谓“杀身以成仁”。《周易》所髙扬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渗透到炎黄子孙的社会实践中。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应当亦不可能离群独居,当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资任,努力为群体作贡献。《周易》主张人人当“居贤德善俗”,“以美利利天下”,也就是孟子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强调人们在社会上应讲正气,刚正不阿,疾恶如仇,“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弘扬忠诚美德,抵制丑恶行为,而不自我夸耀,以达“道济天下,故不过的崇高境界。亦如孔子所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竭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的社会风尚。《周易》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之世是谓大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正是孙中山的社会理想。人人公平正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热爱社会,天下和平的理想,将实现于人间。《周易》阐述的人己关系原则,对挽救社会颓风,建设未来世纪新风尚,无疑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顺天应人”——《周易》的革新原则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制度c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会出现种种障碍,必须及时进行社会改革,扫除前进的障码,推进事业前进。《周易》总结这一规律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是说,《周易》的理论表明,一种社会制度发展到它的极限,就当及时变革;经过变革,造成新的发展条件,使社会畅通,继续发展,以保持长久。《周易》指出,变通的实质在顺应时代潮流,“变通者,趣时者也”。时代在前进,社会制度,文化措施,当紧紧追随时代潮流前进,才不致为时代所抛弃。

    紧跟时代变化的原则,《周易》谓之“唯变所适”。它写道:“《易》之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