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易经”的“易”由“古体的日和月”两字构成,其中“日对应阳,月对应阴”,有“易”是阴阳一体,相互作用之义。而从内涵来看,“易”通常有“变易c简易c不易c密易”等含义。“经”字有链接之义,或通假“径”字,有“路径c途经c道路”之义,引申为“方法c道理c真理c真谛”等含义。其所包含的部分哲学思想具体阐释如下:

    变易:一切无常变化。如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简易:一切变化之象皆可归类对应为一阴一阳,即所谓大道至简。复杂现象源于简单法则。

    不易:一切变化皆有其恒常一致的规律性并容纳于同一的全息系统整体。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

    密易:超越变化与不变化的境界,属于无分别c无言说c无立文字的秘密义。《易传?系辞上》有言:“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易经”法源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周易》至少成书于近三千年前的殷周之际,历经朝代更迭,必然有其时代的历史烙印,它的神秘是历朝历代的文化所赋予和积淀的。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应注重它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研究,而“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是整个易学的根基,也是易学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如果掌握了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易学的诸多学术谜团将自然被逐步破解。实际上,光环易学所发现的易经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人类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发展过程中最朴素c最基本c最有生命力的那个核心部分。能够使“易经”流传这么久远的内因,其中关键就是它蕴含了人类己公认和未公认的c最有价值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古至今,“易经”为什么一直为人推崇?为什么它蕴含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为什么对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并延续几千年至今经久不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宂的。

    事实上,读者从本书所阐释的易学基本原理即可推知,《周易》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是古代智者运用易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推理而总结出来的;即把易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预测学领域(古代叫卜筮或占卜),基于这样一种运用易经原理的思想,《周易》就在殷周时代诞生了。

    虽然《周易》中有用于卜筮的内容,但我们在研究《周易》时,更应该从其卜筮内容的表象发现其隐含的要旨,即如何推演出这个卜筮系统的易经基本原理。因此,我们不仅不能单一地把《周易》看成卜筮之书,而应该通过参悟《周易》的卜筮内容,更好地研宄易经核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

    本书就是在“易图和正易心法秘密传承(即易密传承)”和历代先贤的易学著作基础上,运用现代数学公理化的学科建构方法,对易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基本概念c基本原理进行重点阐释。本书只公开了部分研究成果,其他有关研究成果将陆续面世。通过本书对易学基本原理的阐释,读者将会发现:

    易学是古代智者观察天文c地理c自然与社会等现象而归纳演绎出来的c基于宇宙虚空世界范畴的c全悤系统整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科学体系。

    西汉初隶书就已盛行,当时许多古书也都以隶写,国家设立的“五经博士”大多也只能释读隶书典籍,故谓之今文博士。武帝时发现孔壁古文《尚书》c《春秋》c《礼记》c《论语》c《孝经》等用先秦文字书写的经典,儒家经典从此有了今古文之分,也有了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斗争,直至东汉末郑玄的出现,打通今古文的藩篱,才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今古文斗争的一个问题就是字体,今文经用当时的通行字隶写,古文经用先秦古文字(主要是战国文字)书写。今文经学家不承认古文字,认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