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二)恢复以太

    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总结了整个时代的研究成果,完成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框架结构。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都没有人能超出这个结构体系。甚至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ker)勋爵在新年庆祝会上作展望新世纪的发言时,亦提到物理学家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存在于大厦上的两个小缺洞就是以后的物理学家所要修补的事请了。这两个小缺洞就是黑体辐射的问题和迈克尔逊实验的问题了。

    然而,事隔不到一年,从黑体辐射的问题研究中降生了量子论,紧接着,1905年从迈克尔逊实验问题中降生了相对论。量子论是由普朗克打头的,经过玻尔c德布洛意c薛定谔c海森堡等人的发展,再由狄拉克c费米c玻恩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精细加工,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然,米凯尔·法拉第(ichaelfraday)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sclerkaxell)在电磁理论方面的研究为量子理论的开端已经埋下了伏笔。而相对论几乎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ste)一个人的成就。在量子理论发展的早期也得到了爱因斯坦密切的关注。1905年,他在一篇名为《论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的论文中,抛弃了以太理论和牛顿的绝对空间,并提出光子学说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推进了一大步,用以解释光电效应。虽然在量子理论的早期,爱因斯坦从正面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但在他后半生的生涯中一直坚持反对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不断提出反例来与玻尔为首的量子力学主流派(哥本哈根学派)进行论战。由爱因斯坦等人挑起的这场著名的论战,帮助澄清了量子力学的许多概念。却从反面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现在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爱因斯坦一一玻尔之争,显然是爱因斯坦输了玻尔赢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量子物理现象中呈现的困难正是他自己相对论中的假设:不存在超光速传递的信号。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曾经断言: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或信号相对于任何惯性系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c,而光速c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在哲学意味上还在于世界的实在性的问题。爱因斯坦坚持认为,我们观察只不过是揭露已经存在的实在,而玻尔强调,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于观察之中,在实际的量子世界里,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有在其被记录下来后,才是一种现象。

    约翰·贝尔(j一hnbell)说道:“(量子物理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实际的因果序列,它是在以太中定义的。然而,以太在观察的水平上始终不会显示出来。好像存在某种密谋c在幕后发生的事情,不允许在前台出现。”事实也是如此,在观察的水平上只是一个局部区域,而以太是在整体的层面上体现出来的。

    那么,以太是什么?以太曾是19世纪下半叶在物理学上最流行的理论。

    十九世纪中叶由马克斯韦发展的电磁理论出现了对牛顿力学基本框架的偏离。还有当人们观察到光的干涉c衍射现象后,由惠更斯(heens)创立的波动说战胜了牛顿的微粒说。大家都认识到光是一种波动,进而又认识到,光波本质上是电磁波。于是大家推测,既然光是波动,就应有载体。在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之前,象洛伦兹和彭加莱那样的人,认为存在着一种“以太”,即一种优惠的参照系。因此,19世纪下半叶,以太被描述成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东西。它是传播光的载体,光波是以太的弹性震动。在这基础上,马克斯韦从以太的弹性理论导出了一组电磁场方程,不仅包括了库仑定律c毕奥一一一萨伐定律c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所有已知的电磁学定律,而且使它们更加完备。

    然而,爱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