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松林海滩归来后,古守静一夜无眠。脑海中满是百经阁血字古卷的画面,而那白绸上的几行字不时的警醒着他:
“庚寅年春,余于百经阁寻得此书,其中精要,令人击节。于是夜读忘时,以致失火。然悔之晚矣,遂将之藏入炉内。愿后世晚辈寻得此书者谨慎修行,切勿寻那所佚失之残页。谨记!谨记!”
那散失的古卷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容,为何那人再三警告不可寻回散失之残页。莫非那人见过这些残页?而那警示之人又是谁?还有那三角云纹印
古守静忽觉胸口一阵火热,忙解开寝衣,看到那三角云纹印正隐隐发出一阵红芒,隐在夜色里,如一团绛色的火,烧的他胸口灼灼的痛。古守静见了不免吃惊,心中生疑道:从未见过这等奇事。这红印乃与生俱来,十五年来都未有过异样,今夜怎变得如此灼痛。咳,准确来说,自从三年前偷入百经阁后,便异样不断,只是此时来的特别离奇罢了。
古守静不免又想起那白绸同石壁上的三角云纹印,顿时心生寒意。根据那石壁上云纹刻印被溶洞水腐蚀的程度来看,至少有数十年之久远,那时只怕他同孙冲都还未出生。是谁又未卜先知的留下那三角云纹印,并且早早的将出路都预留好了。
古守静愈想便愈混乱,直觉脑中一阵绞痛,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不出片刻,便昏睡了过去。迷离中忽闻到一声呼喊:“陆钰”
古守静只觉全身一阵惊厥,心中又恐又慌,喘息连连,疾呼道:“你是谁?谁是陆钰?”
但见四周黑洞洞的一片,阴冷又潮湿,散发着一阵草木腐臭的味道。古守静重重咳了几声,一团腥臭的东西从肺部咳出,似是一团血块,又似是一团浓痰。那腥臭之物从口中飘出,化作一团红光,迅速在他的眼前凝成一行字。那字道:“窈窈冥冥,诸物之精;昏昏默默,诸道之极。唯象无形,唯音希声。但有罗森殿,不惧罗天成。”
那字持续不过片刻,即刻消散,又紧接着列出一行字来:“自古仙途昭然,不见鬼道煊赫。天致其高,地致其厚,岂有殊同?”
紧接着,那字又列行道:“人通仙,物通妖,幽通鬼。老则化精怪,怨则化孽障。然则非一成不变。白云苍狗,风雨雷电,皆如泡影。万般通玄,可成孽种魔胎,其中造业,但求于心。”
古守静见那团冉冉红气,妖异无比,心中惊恐不已。厉声嘶喊,却如哑了一般,不见出声。而那团红气不断在他眼前变幻,都是些稀奇古怪的字体。而那字体似曾相识,内容亦多古怪。如此变幻了近百余次,才在一阵细笑声中腾然消散,只留下一道如鬼魅般的声音道:“你可记住了,万不可忘了!”
古守静惊呼一声,从床上坐起,竟是一场梦!
古守静一摸头,吓出一身冷汗,再看胸口,那红印有如平常一般,不冷不暖。此时,天已大亮,从窗外透来的朝阳映在眼里,刺痛无比。
古守静一想起梦中景物,心中生寒。而那些字却如刻在脑内一般,历历在目。古守静将那些红字的内容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竟一字无漏。念完后,心中一惊,道:“这些文字如何同那血字古卷如此的契合,莫不是这就是《三妙通玄篇》的遗失之文?”
古守静又将那梦中的文字同《三妙通玄篇》的内容嵌合在一起,竟发现两者相得益彰,前后呼应。无论上下承启,还是行文结构,都结合的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古守静见两者如此的巧合,不由得惊出一声冷汗。心道:“难怪我当初一见那古卷,便觉得异常,立时察出三卷共二十七章,缺失的有九章。想是早已埋藏心中,适时而现罢了。只是这古卷乃道玄祖师晚年之精血,不曾公诸于世。即使在那无极洞天里也是藏得密不透风,我又如何有此仙缘得以得之?”
古守静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