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三月,宋廷联合吴越共同伐唐,南唐无疑是腹背受敌,李煜自是惊慌失措c自乱阵脚,面临浩浩汤汤直奔金陵而来的敌军,他是那样的束手无策,更是无计可施,只能是任由事态发展。吴越从侧面攻击南唐的常州,常州知州禹万诚不战而降,将州城拱手相让给了吴越。随后,宋军及吴越军兵围润州,留后刘澄以城池作降。吴越军随即与宋军会师,兵围金陵城。洪州节度使朱令贇率兵十五万增援金陵,战舰尤盛,长百余丈,大舰可容纳千人,朱令贇所乘战舰是最大的,拥有甲士,建有大将旗鼓。战舰行使皖口时,与宋军相遇,随即交火,油焚宋军战船,天助宋军,忽遇北风,反而引火烧身,将自己的战舰焚烧了,唐军大败。洪州节度使朱令贇和战淖都虞侯王晖皆被宋军擒获,金陵外援遭到阻断,金陵城危在旦夕。宋军从四面八方分别向南唐都城金陵进攻,昼夜不休,金陵城被困,所剩钱粮无几,城中百姓更是民不聊生c苦不堪言,李煜也如同是热锅上的蚂蚁,慌乱不已。李煜两度派遣徐铉等大臣贡献方物,以求援兵守祭祀,皆不报。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十一月,白虹贯天,昼晦。将军呙彦c马承信c马承俊率壮士数百人,力战而死。勤政殿大学士钟朝服坐于家中,不愿逃脱,当乱兵到来的时候,举族就死,光荣殉国。光政使c右内史侍郎陈乔向李煜请死,国难当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李煜当然不肯准奏,便驳回了陈乔的请死奏章,陈乔无奈,见大势已去,没有办法再力挽狂澜,深感回天无力的陈乔在家中悬梁自尽。临死前,他望了望自家的天花板,隐隐约约看到了先帝的身影。

    陈乔仰天长叹道:“吾当大政,使国家致此,非死无以谢。臣无能,无力再挽救大唐的国势,臣唯有以身殉国,方能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先皇啊,臣来了!”

    陈乔的语气是那样绝望,那样无奈,大概只有一死才能让他解脱,才能使他从痛苦中超脱出来。身为文臣的陈乔没有办法上阵杀敌,但又不能眼见国家灭亡,所以才走上了自尽这条路。当乱兵闯进陈府的时候,可以说是鸡犬不留,男的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害了,女眷则是先奸后杀。

    宋军很快就攻占了南唐皇宫,乱兵一旦进入到皇宫以后,就成了开闸的大水,齐向宫内涌入。这些宋军就像是山野之中的草寇,没有军纪,没有规矩,任意抢夺皇宫中的金银珠宝c玉器首饰,不光是宋军,还包括南唐宫中的宫女和太监,在宋军未攻入宫中之前,他们就提前抢夺了财物逃离皇宫。国难当头c兵临城下,李煜哪里顾得了宫中财物被偷,一门心思忙着应敌,根本无法一心二用。既要应敌,又要监视朝廷官吏,李煜自己也分身乏术。南唐皇宫已被宋军占领,金陵城以外的南唐天下已尽归大宋所有,很多南唐官员和将军都已归降了大宋。金陵城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南唐军队,部分南唐将士主张力战c宁死不降,但李煜又考虑到就是拼死一战也不会有胜算,生灵涂炭c徒劳无益。

    见大势已去,李煜站在城楼上准备拔剑自刎,万念具焚的道:“今日大唐亡国,罪在于孤。要是孤早点听从诸位爱卿的劝告,断然不会有今日之下场,孤悔之晚矣!实在没有颜面再苟活于世,唯有一死向大唐的臣民赎罪!”

    大臣殷崇义和徐铉等人连忙阻拦,拼力夺下了李煜手中的剑。

    徐铉苦心劝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陛下需忍辱负重力求东山再起才是啊!如果陛下一死了之,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最终得益的还是宋廷。”

    李煜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这才作罢。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八月,金陵城失守,曹彬率领的宋军将领屯兵于宫门外,大将军砸开宫门,守候李煜来降。李煜率领一干重臣,司空c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c大学士徐铉c宰相汤悦等人降于军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