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行,身上沾满血污,发型凌乱,狼狈不堪。
李煜带着群臣跪倒在宋大将军曹彬的面前,万分无奈的道:“臣李煜愿意归降,请将军善待我国中臣民,李煜自当感激不尽。”
尽管,李煜的心里充满着怨恨,但面对宋军强大的军威,他也是忍气吞声,不敢多说一句攻击大宋的话。
好在曹彬在出征之前,赵匡胤给他打过招呼必须善待俘虏,更不能对李煜造次,所以曹彬这才对李煜以礼相待,不敢将其视为俘虏。
曹彬见李煜一行跪在地上,他连忙从马上下来,走到李煜跟前将他搀扶起来,彬彬有礼的道:“国主请起,本将也是奉了皇命,请国主勿怪!我天朝皇恩浩荡,必将善待江南百姓和国主族亲,国主愿意归降,本将也可以回去复命了,不必再生灵涂炭。”
曹彬随即宣读宋太祖诏书道:“上天之德本于好生,为君之心贵乎含垢。自乱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谕文告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庆兹混一,加以宠绥。江南伪主李煜,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唯乃先父早荷朝恩,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干戈之役。骞然弗顾,潜蓄阴谋。劳锐旅以狙征,傅孤城而问罪。泊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俊,果覆亡之自辍。昔者唐尧光宅,非无丹浦之师,夏禹泣辜,不赦防风之罪。稽诸古典,谅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恶杀。在昔骡车出蜀,青盖辞吴,彼皆闰位之降君,不预中朝之正朔,及颁爵命,方列公侯。尔实为外臣,怜我恩德,比禅与皓,又非其伦。特升拱极之班,赐以列侯之号,式优待遇,尽舍尤违。可光禄大夫c检校太傅c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就这样,曹彬押解李煜一干俘虏前往汴京问罪。李煜以违命侯的身份乘船于舟中,随提笔赋诗云: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门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牰愁千片,雨打孤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间坐细思量。
李煜一行已经到达汴口,李煜想到普光寺礼佛,被左右谏制止,李煜大怒道:“吾自少被汝辈禁制,都不自由。今日家国俱亡尚如此也。”
李煜最终还是毅然决然的上普光寺礼佛,全然不顾及众人的反对。李煜在普光寺佛前叹息许久,并捐资捐物。以大宋的立场,在宋太祖眼里,李煜是罪犯,但是宋军并没有将李煜五花大绑至金銮殿,而是以礼相待,将其视为上宾,将李煜带到大宋的金銮殿上。这是李煜有生以来第一次面见宋太祖赵匡胤,他们虽然早有来往,但一直都是书信行之,凡遇军国大事一般都由两国使臣传达和商议。李煜第一次来到汴京,来到宋朝皇宫,但宋朝的皇宫远比他南唐的皇宫要富丽堂皇的多。面对高坐庙堂之上的宋太祖,那副陌生的面孔,李煜并不是很熟悉,应该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两人曾经有过书信上的交往。
李煜来到宋朝大殿之上,面对高高在上的宋太祖,他战战兢兢的叩首道:“罪臣李煜拜见大宋天子,望天子赎罪!”
赵匡胤第一次见到李煜,就注意到他的重瞳子,感慨道:“这自古生有重瞳子的人,不是圣主也是明君,你又为何成了亡国之君?!”
李煜不予理睬。
赵匡胤的脸上没有丝毫笑容,有意恐吓道:“江南国主李煜,朕这可是第一次与你见面,屡次降诏于江南,你为何托故不来,这难道就是为臣之道吗?朕今日灭了你江南国实在是不得已之举!你既是我大宋之臣,你可知抗旨不遵该当何罪?”
既已亡国,李煜已无后顾之忧,无非是烂命一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