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养育子嗣众多,大约有子女十三人之多。皇长子李弘冀c二皇子李弘茂c三皇子和四皇子还有五皇子过早夭折c六皇子李从嘉c七皇子李从善c八皇子李从益c九皇子李从谦c十皇子李从信;另外三位公主分别为大宁公主c永宁公主和永嘉公主。公主身为女儿身当然不会卷入这皇位的争夺当中来,就只剩下这十位皇子了。十位皇子当中,六皇子李从嘉的那几位长兄英年早逝,只有皇长子这一位兄长,李从嘉已从名义上的六皇子变成实际上的二皇子。李从嘉的那几位皇弟都不是很成器,所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大皇子和六皇子两人。然而,诸位皇子当中属大皇子李弘冀城府最深,最为心狠手辣。李弘冀是元宗皇帝李璟长子,所以李璟即位以后便封皇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此人心机极深,猜忌心也很强,当了太子还不断对其他皇弟进行打压,尤其是他的六皇弟李从嘉。然而此人却颇有军事才能,抛开皇子之尊,还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当年后周大军攻占广陵(扬州),吴越也趁火打劫,悄悄偷袭南唐的常州。时任吴王的李弘冀驻守润州,局势相当危急,军情千钧一发。元宗皇帝考虑到李弘冀年少,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决定将李弘冀召回京城。可是驻守金陵的众将领认为,把李弘冀召回京城是小事,但主帅一旦临阵脱逃,留守在润州的将士必然会群龙无首c军心涣散。李弘冀倒是位铁铮铮的好汉,誓与驻守润州的众将官共存亡。润州将士见太子都与他们一同赴死,这还怕什么,士气高涨,一定要将敌军赶出境内,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但是,士气归士气,面对浩浩汤汤的敌军势力,前锋将士还是屡屡战败。李弘冀急中生智,心生一计,他知道都虞侯柴克宏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就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他担保,破格提拔柴克宏为前锋主将。众将官一听,临时换将,实在是大大的不详,一旦战败,甚至会祸及国本,后果不堪设想。李弘冀还是无动于衷,执意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柴克宏受提拔之恩,深受感动,念着这份恩情奋勇杀敌。稳固润州之后,又率兵解除常州之围,吴越军队最终大败,丢盔弃甲,仓皇而逃。这次战役,唐军共斩杀敌军万余人,俘虏了大小将领共十多位。李弘冀为了大局着想,即下令将俘虏回来的十多位将领全部斩杀。此次大战告捷,全军上下为之振奋,都对李弘冀临危受命的决定竖起了大拇指,都认为此举颇有高瞻远瞩之风,而且慧眼识人,才使得此仗能够大获全胜。太子李弘冀凯旋归来以后,可谓是功高震主,南唐江山似乎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对任何人都可以不屑一顾。
元宗皇帝李璟在他的诸多皇兄弟当中他最为信任齐王李景遂,兄弟二人关系极为要好,李璟也经常性的将国家军政要务交予皇太弟李景遂全权处理。当年元宗皇帝李璟在继承大统之时,在烈祖皇帝灵柩前许下重誓,他退位以后便要将皇位传给他的皇太弟李景遂,无奈李景遂还记得元宗皇帝的承诺,元宗皇帝不得不将齐王李景遂列为储君。于是,李弘冀为了要顺利登上皇位,那么就要清理掉身边的所有绊脚石,元宗皇帝将政务交给齐王李景遂全权打理,齐王就成了李弘冀最大的绊脚石,皇长子李弘冀必须要扳倒他。很快,李弘冀与叔父李景遂就爆发了残酷的皇储之争。奸臣萧俨c孙晟等坚持拥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最后以太子身份入驻东宫。这太子之位本该是元宗皇帝之弟齐王李景遂的。兄终弟及,正是当年元宗皇帝对齐王李景遂的承诺,也是他曾经立下的誓言,他死后要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李景遂。但李弘冀在南唐军中威望甚高,只因屡屡打了胜仗,其功劳远远在他的叔父李景遂之上。李弘冀的部将经常在元宗皇帝李璟面前给他施压,并要求皇帝李璟立李弘冀为太子,不然难安军心。甚至个别将领还危言耸听,不立李弘冀为太子,恐会引发兵变。皇太弟李景遂迫于压力,只好为之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