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御驾亲征,到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的时候,后周已取得南唐江北c淮南十四州,南唐王朝总共才三十几个州,后周就霸占了十四个州,相当于南唐的半壁江山。此时的南唐已立国于江南一隅,后周弹指之间就可将其覆灭,元宗皇帝李璟最后被迫求和,落得一个附属国的名义传国。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又逐渐向北进攻,讨伐辽国,窃取辽国的瀛州c莫州c易州三州及瓦桥c益津c淤口三道关隘。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的一天,辽国集中兵力对后周进行,周世宗柴荣心力交瘁c精疲力竭,病死于战场,后周只好缓缓撤兵,后周最终北伐未遂。

    公元958年的一天,南唐元宗皇帝李璟紧急召见大臣上朝议政。这一天,却与往常不同,皇帝并没有按常规在早朝和晚朝上与大臣们商讨国事,却突然给众大臣降了一道旨,临时举行朝会,搞的诸位大臣人心惶惶c手忙脚乱,来不及准备,接到旨意后就这样慌慌张张的火速赶往宫中觐见元宗皇帝。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也明显感到气氛不对,谁也不敢妄言,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大臣们出气都不敢大声,大殿上安静的可怕,安静的几乎可以听见人的呼吸声,大臣们就连咳嗽一声的勇气也没有。大臣们明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知道元宗皇帝为什么紧急召见他们,可就是没有一位大臣敢上前搭话。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元宗皇帝正龙颜大怒,可以说正在气头上,没有一位大臣敢去招惹他。元宗皇帝的脸色很难看,甚至绷得很紧,他的表情也很沉重,紧锁着眉头。坐在龙椅之上的元宗皇帝瞅了瞅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一个个垂头丧气c没精打采的,元宗皇帝也感到救国无望,可以说他已对这帮大臣彻底的失望,心灰意冷的元宗皇帝见此时正在攻打他大唐的后周却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的元宗皇帝面对着满朝文武大臣道:“这周国的大军正向我大唐步步逼近,眼看着大唐的江山顷刻间就要沦陷,真到了那个时候,周军一旦攻下我大唐,你们的妻儿老小都会跟着遭殃,百姓也会成为亡国奴,朕真的不敢想象,要是祖宗的江山当真毁在朕的手上,朕就是死了也没有脸去见祖宗啊!诸位爱卿此时国难当头,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此时的南唐可以说是亡国在即,也许元宗皇帝真想找个人为他分忧,但是望眼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句话,君臣之间就这样僵持着,干耗着。面对势如破竹的周军,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显得束手无策,一个个将头埋的很低,甚至都不敢抬头看元宗皇帝的眼睛。元宗皇帝李璟此时方才大彻大悟,大臣们之所以不敢发一言,显然是被勇猛的周军给吓破了胆。此时的南唐已经到了蜀中无大将的地步,若贸然兴兵还是会自讨苦吃,难免会吃败仗,因为周军已不战而屈唐国之兵。南唐的这帮文臣武将们,还没有跟周军交战就已然没有了士气,将士们军心一散,怎么可能取胜。李璟深深的意识到了这点,他大唐的军队之所以节节败退,连吃败仗,是由于缺乏良将,将士们缺乏与敌军较量的勇气,无论敌军战斗力如何,将领怎样,但唐军首先在气势上就输给了周军。对于这点,元宗皇帝李璟开始自我反省。

    元宗皇帝李璟对手下这帮臣子是大失所望,道:“你们不是常念叨要为朕分忧吗?为了朕为了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怎么现在到了关键时候,需要尔等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朕分忧呢?况且这不是在为朕自己,这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家园不遭到敌国的破坏,你们是在保家卫国明白吗?朕真是白养你们这帮奴才了!算了,要是这样还是派使臣去跟大周求和吧!看这样子朕也指望不上你们了。”

    元宗皇帝此话一出,朝堂上的那帮大臣们便开始慌乱起来,彼此间交头接耳,开始发表起自己的意见。

    时任兵部尚书的韩熙载率先从队列中站出来,慷慨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