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一剑寒光漏断时,千杯浊酒欲何之?人间若得欢情在,争有清霜染鬓丝!——《人道卷》题记

    陆家集,江南一个偏僻的小镇。时值月,草长莺飞,漫山红遍。

    镇上唯一的一家私塾里,传出一阵阵杂乱的诵读声。没一会儿,日渐正午,一个个稚儿抱着书本冲了出来,学堂里仅剩两个稚童。

    “尚青哥哥,子曰不语怪力乱神,为何方才先生还称赞那位假扮神明欺骗县令的江湖术士?”说话的稚童红唇皓齿,头上盘着犄角,竟是个女娃儿。此女娃不是他人,正是这间私塾教书先生周正清的养女儿。

    周正清是年前搬到陆家集的,为人温尔雅。更由于腹有千斗笔墨,教书育人,镇上的人都喜欢称他为周先生。还记得,周先生初来的时候,风尘仆仆,神色憔悴,显得有些落魄。那时,他还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娃娃。世人还以为是他的儿女,不想一个姓陈,一个姓尚。

    女娃叫陈淑宁,男娃叫尚青。

    尚青面目清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更透露出一种灵动的狡黠。他缓缓说道:“时值大旱,库粮足而不赈灾,忍见治下百姓饥苦,此一谓之仁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官不爱民,治下民不聊生,此二为之义亏;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那县令竟相信世间有鬼神这等荒诞之事,可知其非君子也,此谓之德亏。此者足见此人奸鄙,那术士欺之于鬼神,令其放仓发粮,岂能不称赞!”

    陈淑宁听了,双目放光,笑道:“还是尚青哥哥聪慧。”

    一旁稍显木讷的稚童微微颔首,又摇了摇头,说道:“此术士之行,非我儒生之法。我辈儒生,若逢此等之事,理应上书明谏。”此稚童姓黄,名一巍,是周先生最得意地一名学生。

    尚青问道:“若县令不依,何如?”

    黄一巍双目熠熠,振声道:“死谏而已!”

    尚青不语,依他想来,这县令如此德行,如何能听他人忠言?

    原来,这节课上周先生讲了一个故事。说前朝年间,西北大旱,阳朔县县令昏庸无为。粮仓储粮十数万石,竟不放仓救民。后逢一术士路过,仁心怜民,夜半扮作鬼神欺骗该县令,促其放粮救灾。周先生大赞此术士仁义,而陈淑宁则不明白,为何此人用子虚乌有的鬼神来骗县令,竟然还能得到称赞。

    尚青则帮忙解释,这县令德行亏损,才会相信鬼神,活该上当受骗。那术士虽然行骗,但毕竟拯救了数万百姓,以一人的德亏换来万人生命,谁不敬佩?而黄一巍却认为这术士虽然做的好,但作为一个读书人,却不能如此效法。唯一的办法就是上书明谏,让那县令能知错而改。

    不远处的一间雅室里,一老一少,两人相视而坐。

    老的是周正清,虽然仅仅知天命之龄,但他的头发已然花白,脸上更是久经风霜布满了皱纹。在他对面是一名青年,剑眉星目,头发乌黑如墨。两人正如朝阳黄昏,本该陌路殊途,此刻却似许久未见的好友。

    “匆匆十余年,不想你还是风华正茂。冲之,我真有些后悔了。”周正清轻轻呡了一口茶,嘴上虽然说着后悔,神色依然自得。

    这青年叫宁不归,字冲之,别看他仿若青年,算算年纪,与周正清亦是同一辈的人。只不过,当年周正清选择了齐家治国,他则是修身养性。

    “子靖兄不一样如以前这般开朗。”宁不归微微蹙眉,似乎有些心事,只听他继续说道:“大道如青天,世上又有几人能勘破?此来却是有求于你。”宁不归语气虽淡,但落在周正清耳边,却心头一热,有多久没听到有人叫他子靖了。

    不过,周正清又有些疑惑。当初他纵然处庙堂之高,但还是听无数人提到过宁不归的大名。剑仙宁不归,大虞数一数二的剑客,天纵之姿,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