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七章第一个五年计划

    1941年,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国家连一辆汽车架飞机都生产不出来,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洋火”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火柴;“洋油”就是用来点灯的煤油;“洋灰”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洋钉”就是钉木板用的小小的钉子等等。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c民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

    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c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c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造船厂)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c地主c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个时期的民族工业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c周期短c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地区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较早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c市场等有利条件,同时外资企业的兴办也有刺激作用。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下进行的。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火刚刚熄灭,列强便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c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输出仍然在继续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甲午战争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c毛纺织c榨油c造纸c玻璃等轻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艰难发展的重工业,在这个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新式企业的发展与洋务运动以及清末新政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后者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