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买卖三个必备的条件都已具备了,就要一一筹划细节了。
一国不能有二主,做一个事情你说东我说西肯定不行,总得有一个拍板说了算数的。瞿老爷子找小刘二先生协商此事,小刘二先生说道:“做买卖三件大事,买卖项目是您看好的,地方是您出面落实的,您又是永宁本乡本土儿的人,您在永宁办什么事情应当比我有面儿,还是您当这个掌管生杀大权的董事长要比我有好处。”瞿老爷子说:“不对!不对!您出的资金多,您家又是做过买卖的,董事长这个爵位您当要比我合适的多。”
两个亲家各执己见,互相推辞,没个结果,最后瞿老爷子,出了个最原始,也是最公道的主意,“抓阄儿”。
瞿老爷子和小刘二先生先约定好,阄儿上面写着“中”的就算抓着了,就得去当董事长。
瞿老爷子做好两个阄儿,然后揉成团儿,放在桌上用碗一扣,然后摁着碗在桌子上转了几圈,拿掉碗儿,让小刘二先生去拿纸团,小刘二先生打开纸团一看,不知是小刘二先生的运气“好”还是瞿老爷子做了手脚,纸上端端正正写了一个“中”字,既然有言在先,也就无法再推辞,从此以后,小刘二先生就当上了新开张买卖的董事长。
国家有皇帝,皇帝身边还得有个丞相,大事由皇帝决断,而日常事务由丞相全权处理,做买卖也一样,大事由董事长决断,而日常事务由掌柜的处理。
那么还得物色一个坐堂掌柜的,瞿老爷子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姓吴,祖先在明朝当过官,后来家道中落,光绪年间也只考上了秀才,在县衙谋到了一个师爷的差使,当师爷本也衣食不愁,可后来永宁县撤消,吴师爷也就失了业。
掌柜和师爷本是两码事挨不上边,但甭管怎么说,同属脑力劳动范畴,那么,这吴师爷,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吴掌柜,这真应了那句话了,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干直腰活儿的,到多会儿,也不会硬打实凿去卖死力气。
瞿老爷子提了人选,小刘二先生提不出别的意见,也就同意了,干什么买卖,都离不开记账的先生,小刘二先生的二儿子,小小刘二先生能打会算,在家又无其它职业,两位亲家一商量,就让小小刘二先生来到柜上当先生。
买卖的项目,做买卖的地址,资金,人员配置,都一一准备齐全了,那没准备好的就是把房屋得修缮一下,瞿老爷子在当地找了几个木匠几个瓦匠,把原来永宁县收钱粮的库房,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该刷的刷、该油的油、该打扫的打扫,没有多少日子,往日破败荒废的旧宅子又焕发了昔时的青春。
既然决定开粮栈,那么就得收粮食,收粮食,不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到了那阵儿收,粮食得多昂贵啊!
开张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十八。
眼看离秋天越来越近,既然决定了小刘二先生是董事长,这回主动的就应该是小刘二先生了,小刘二先生和他的二小子――小小刘二先生,早已经搬到了永宁将来他们要做买卖的地方住了。
小刘二先生,让他的二小子,小小刘二先生,把瞿老爷子请来,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意思:“既然买卖就要开张,该把咱们说好的股金拿到一块儿来了。”
瞿老爷拿来了两仟大洋,而小刘二先生拿来了三仟,小刘二先生看着自己那三仟大洋,浮想联翩,“这里边可集聚着他们两代人的心血啊!”
可是要想鸡生蛋,怎么也得掏个买小鸡子的本钱,小刘二先生看着自己白哗哗的洋钱掏了出去,心里像剌了自己肉一样,着实有点心痛舍不得,但是当想到了,鸡能生蛋,蛋又生鸡,将来不知要给自己产生多少利润哪?心里又平和了下来。
自古以来有这么一说:“亲是亲,财是财。”又说:“好记信不如赖写账。”瞿老爷子拿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