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刚过了辰时,胤禛就带着寿天德去张府拜访张懋龄了。四哥亲兵扮成轿夫,一前一后抬着两人一路穿巷过桥,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张府门前。胤禛昨日见兰如安好,两处案子都有眉目,夜里又有绿乔相伴,自然是事事称心,一路看着江南的市井日常,觉得颇为舒心。寿天德也跟着松了口气,又把这几天的事情在心里一一过了一遍。

    张府在城中元宝巷内,离热闹的西市不远,却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张府的大门开在背街的深巷里,是一座四进的规整院落,边门敞着,门上的小厮正和门房扯着闲天。

    寿天德上去送了拜贴和礼单,就有里头的小厮出来把二人请到偏厅。偏厅门上悬着一个匾额“流翠浮香”,窗外是几株桂花树,虽还没到开花的时节,从厅里望出去,这满目翠绿也让人心旷神怡。丫头上了茶,秉到:“二少爷在配药房,换身衣服就来,请贵客稍待。”

    两人喝着茶,一面打量里外,只见园内石径盘旋、古树葱笼,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厅内并无奢华装饰,却胜在整洁清雅,很是个诗书世家的样子。两人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才见张懋龄穿了身天青色府绸长袍快步进来。

    “怎敢劳动颜兄大驾!”张懋龄瞥了一眼,见胤禛已坐在左下首,便斜着身子在右下首坐下。

    两人寒暄了一番,张懋龄问道:“颜兄可曾找到称心的地方了?”

    胤禛答道:“我暂居昭庆寺边的立升客栈。”

    张懋龄说:“立升客栈倒是老店,四周也幽静,只是离闹市远了些,走动不方便。”

    胤禛说:“我来是替四殿下半点私事,并不常走动。”

    张懋龄也不便细问四殿下的事,便随便说了几句哪里的茶正宗,哪里的菜好吃之类的闲话。

    他话锋一转,说道:“其实小弟有一事要向颜兄请教。小弟家中也在浙省也开有几间药铺,只是有几味原料寻不着好的。”

    胤禛问他那几味药,张懋龄说道:“首先便是牛黄,上清丸、解毒丸、安宫丸等常用的几种成药都要用到,原料却难得好的,药效也大打折扣。”

    胤禛点头道:“这几年好的牛黄确实难得,但总归有办法。贤弟若要得紧,我可以暂时调运些过来。”

    张懋龄说:“有几种药我已断货多时了,像牛黄安宫丸那都是救人命的。颜兄若是能直接调些成药给小弟,自然是最好的,数量上多多益善,价钱上就按市价走,我绝不让颜兄吃亏。”

    胤禛满口答应,张懋龄喜出望外地叫下人取纸笔来。他一面问道:“颜兄的牛黄出自蒙古、伊犁还是河北?”

    胤禛答道:“各处都有,按年份和价格逐年收。”

    这时下人拿来纸笔,张懋龄写下了几种成药的名字递给胤禛:“一切拜托颜兄了”。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就见一个小厮匆匆忙忙跑来,俯在张懋龄耳边说了几句,张懋龄脸色一变,对胤禛说道:“颜兄,生意上出了急事,小弟需赶紧过去,料理完这里的事,小弟就上门给颜兄赔罪。”

    胤禛知道准是胤祥那里去查了张懋龄的药铺,他嘴上客气了几句,带着寿天德便匆匆离开了。

    出了门,胤禛悄悄嘱咐四个亲兵蹲守在外,跟着张懋龄。他自己见时间还早,就拉着寿天德边走边聊。走了不过百步,翻过一座桥就到了伍公山脚下,最是人烟稠密的西市,杭州人叫“坝头”的地方。两人远远的就看见有座五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几乎与边上的鼓楼城门比肩,其间雕梁画栋,美轮美奂。胤禛不由出声赞叹了一句。

    寿天德在一旁说道:“四爷,这就是与天香楼、耸翠楼并称杭州三大楼的望仙楼。前朝的正德皇帝曾微服到过这里,还对这里的西湖醋鱼赞不绝口哪。”

    胤禛道:“正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