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你做出一个许诺的时候,不应让自己的许诺超过必要的范围。很如这

    个许诺成功地影响了对方的行为,就要准备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代价越

    小越好。意味着许诺只要达到必要的最低限度就行了。

    适度原则其实同样适用于威胁.不要让自己的威胁超过必要的范围。一

    个大小恰当的威胁,应该是大到足以奏效,而又小到足以令人信服。如果威

    胁大而不当.对方难以置信,而自己又不能说到做到,那就会打击确立自己

    的信誉。

    博弈的参与者发出威胁的时候,首先可能认为威胁必须足够大.大到足

    以阻吓或者强迫对方的地步。接下来才考虑可信度,即让对方相信,假如他

    不肯从命,  定逃脱不了已经明说的下场;若是在理想状况下,没有别的需

    要考虑的相关因素了。假如对方知道反抗的下场.并且感到害怕,他就会乖

    乖就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若实践这个威胁,会有多么可怕的情况

    发生呢’

    但问题在于.我们永远不会遇到理想状况。首先,发出威胁的行动本身

    就可能代价不菲。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在许多不同的博弈jiāo织之中.在一

    个博弈中的行动会对所有其他博弈产生影响。其次.一个大而不当的威胁即

    I。92

    承诺与成胁:胡萝p加大棒的艺术

    便当真实践了,也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最后.所谓一个成功的威胁完全不

    必实践的理论,只在我们绝对有把握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错误的前提下成立。

    我们来看一看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是如何威胁那些私闯

    园林的旅行者的。

    这位女高音歌唱家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

    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虽然管理

    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人内”的木牌,可

    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

    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

    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dú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在距此15公里处”的宇

    样.并把它们立在园林四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闯人她的园林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理解.威胁的首要选择是能奏效的最小而叉最恰

    当的那一种,不能使其过大而失去可信度,而务必要使惩罚与过错相适应。

    无条件的回应规则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水渠叉

    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早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

    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

    一多,渠水上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槊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

    水。一条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

    水灾,水利变为水害了。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驶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

    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可说是个老大难问题。到宋代李若

    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是水槊

    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把决口的堤坝修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